親見中國與奧運的相互成就
14年前,我應北京奧組委邀請,有幸全程跟蹤采訪2008年北京奧運會,創(chuàng)作了長篇報告文學《五環(huán)旗下的中國》。14年后,我再續(xù)前緣,書寫北京冬奧故事。北京是世界上唯一的“雙奧之城”,我決心用全部精力創(chuàng)作好這部報告文學。
我的采訪歷時3年半。先是前往8個世界冰雪運動強國實地考察,與國外冰雪運動專家、愛好者交流,了解各項冰雪運動起源和發(fā)展。帶著對冬奧歷史的理解,我在國內的采訪更加深入。
從黑龍江、吉林到北京,從北京賽區(qū)的“雪飛天”“冰絲帶”,到延慶賽區(qū)的“雪飛燕”“雪游龍”,再到張家口賽區(qū)的“雪如意”“冰玉環(huán)”。每到一處冬奧建設工地和訓練現(xiàn)場,我都與建設者、運動員、教練員推心置腹地深談,先后采訪200多人。寫作過程中,我還思索和探究如何做強冰雪運動產業(yè)、推動冰雪經濟發(fā)展。在張家口崇禮,我走進農民家,聆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促進京津冀一體化、幫助崇禮百姓脫貧致富的真實故事。
用文學為中國奧運留史,必須用心塑造人物。我筆下既有葉喬波、楊揚、劉秋宏等頑強拼搏的中國冰雪運動員,也有孟慶余、趙小兵、周宇迪、王巖等為普及冰雪項目日夜奔忙的教練員;有武曉南、鄭方、劉文浩、賈茂亭等奮戰(zhàn)在冬奧場館一線的建設者,也有對中國開展冰雪運動鼎力相助的外國友人。我想用手中的筆,呈現(xiàn)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背后無數(shù)人的拼搏、付出,刻畫人們在堅定信念引領下所迸發(fā)的蓬勃生命力。
過去14年里的兩次“戰(zhàn)役式采訪”,讓我深切感受到祖國的日新月異。最初,從北京市區(qū)到延慶采訪要早晨5點起床趕路,到崇禮更是旅途艱辛。在奔波中我親眼見證京禮高速和京張高鐵的開通,一小時生活圈大大方便了百姓出行。我在延慶小海陀山蹲點采訪,親見這座其貌不揚的野山,在冬奧建設者的手中,于最短時間內建成了世界高水平高山滑雪賽道和雪車雪橇賽道。在河北張家口,冬奧會、冬殘奧會的舉辦促進了京津冀一體化,改善了崇禮老百姓的生活,創(chuàng)造了很多就業(yè)機會。相關工作人員告訴我,以往點燃奧運火炬,排碳量巨大,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點火儀式以“微火”形式宣傳雙碳目標,大大減少碳排放,冰場采用二氧化碳直冷制冰,低碳環(huán)保可持續(xù)成為一大亮點。
采訪中遇到了數(shù)不清的困難,但這種大跨度的扎實采訪,使我收獲許多冬奧故事的生動細節(jié)。過去我們的冰雪運動裝備簡陋,冬奧會亞軍葉喬波當年出征國際大賽,臨近比賽時冰刀和鞋子居然斷開;世界冠軍劉秋宏穿著普通滑冰服,訓練中意外摔倒被冰刀劃破,大腿上留下傷疤。而今,中國運動員的裝備煥然一新,冰刀鞋制作精良,防切割滑冰服可以有效保護運動員;我們建成智慧冰場,使用先進設備,科研人員和教練有的放矢地指導運動員訓練,使中國的速度滑冰有了長足進步。
完成采訪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創(chuàng)作長篇需要謀篇布局、巧妙結構、潛心打磨。我懷著敬畏之心,在海量采訪素材中細心篩選,用心用情塑造冬奧人物。我用兩章篇幅講述冬奧歷史和冰雪運動強國現(xiàn)狀,通過世界視角傳遞冬奧知識,普及冰雪文化。我用抒情筆墨描寫中國冰雪運動場館,呈現(xiàn)冰雪運動的壯美境界,用細膩筆觸記錄冰雪運動健兒,謳歌冰雪運動中人類所展現(xiàn)出來的智慧、勇氣和魅力。
短短十幾年,“雙奧之城”發(fā)生新變化。壬寅虎年春節(jié),在北京什剎海、頤和園冰場,游客絡繹不絕,盡情嬉戲;北京周邊各大雪場,人山人海,一票難求。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帶動下,中國已經有3.46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北京正在成為國際奧林匹克文化傳播重鎮(zhèn),搭建起文化交流互鑒的新舞臺。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大腳印”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一片雪花”,我有幸見證中國與奧運的相互成就,更加有幸書寫偉大的奧林匹克精神,向世人展示拼搏、自信、奮進的中國!
(作者:孫晶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