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3400萬年前全球降溫事件 嚙齒類動物群怎么做到的?
早始新世至早漸新世東亞嚙齒類動物群組合?!≈锌圃汗偶棺邓?供圖
中新網北京9月20日電 (記者 孫自法)作為起源于亞洲、新生代陸地哺乳動物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類群,嚙齒類動物成功跨越始新世-漸新世之交(約3400萬年前)的全球降溫事件,成為東亞哺乳動物群中的優(yōu)勢類群。它們是怎么做到的?
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的消息說,該所李茜研究員等人最近完成的“早始新世至早漸新世亞洲嚙齒類動物群的更替及其對環(huán)境變化的響應”研究表明,全球降溫事件之前的低溫環(huán)境,很可能給東亞嚙齒類動物群中的倉鼠類和跳鼠類創(chuàng)造了一個訓練場,讓這些類群有了一些預適應,使得它們不僅成功度過全球降溫事件,也讓嚙齒類成為大降溫事件后哺乳動物群中的優(yōu)勢類群之一。這項重要成果,近日在國際專業(yè)學術刊物《生態(tài)與進化前沿》(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發(fā)表。
據論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李茜研究員介紹,嚙齒類的起源、演化以及在動物群中的演替與新生代以來全球氣候變化息息相關,但學界長期以來缺少對這二者之間相互關系的探究,對這類動物是如何適應和應對漸新世初期的全球氣候劇變此前也知之甚少。
早始新世至早漸新世東亞嚙齒類屬級多樣性變化?!≈锌圃汗偶棺邓?供圖
基于此,中科院古脊椎所團隊全面梳理早始新世初期(約5600萬年前)到早漸新世晚期(距今約2550萬年)亞洲嚙齒類化石數據,在亞洲哺乳動物動物分期的框架下深入探討不同時期嚙齒類動物群的特征,同時在屬這一級別上對嚙齒類的多樣性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從早始新世到早漸新世嚙齒類動物群在東亞地區(qū)(包括中國和蒙古國)較為連續(xù),在中亞(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和南亞(主要包括印度、巴基斯坦、泰國和緬甸)的記錄并不完整。南亞的嚙齒類動物群雖然記錄不連續(xù),但其呈現出獨特的組合面貌,與東亞和中亞同時代嚙齒類動物群面貌之間的差異很可能是不同的生境所造成。南亞嚙齒類動物群中的一些種類顯示出與非洲的嚙齒類有更近的親緣關系。
進一步研究發(fā)現,東亞的嚙齒類動物群隨著古氣候的變化呈現出明顯的更替,其多樣性通過稀疏標準化法進行較正后顯示:早始新世初期的嚙齒類就已表現出適度的多樣性;中始新世嚙齒類多樣性持續(xù)增加,這很可能與“中始新世氣候適宜期”相關;全球氣溫在該適宜期后逐漸降低,嚙齒類表現出多樣性明顯降低、嚙齒類動物群中的優(yōu)勢類群由梳趾鼠類轉變以倉鼠和跳鼠為主的特點;在始新世-漸新世交替之際,全球大降溫,東亞嚙齒類卻呈現出多樣性增加、同時倉鼠類和跳鼠類在嚙齒類動物群中依然是優(yōu)勢類群的特點。
李茜表示,由此可見,在東亞晚中始新世到晚始新世時的低溫環(huán)境,很可能給倉鼠類和跳鼠類創(chuàng)造了一個訓練場,讓這些類群有了一些預適應,使得嚙齒類不僅成功的度過了始新世-漸新世之交的全球降溫事件,也成為漸新世東亞哺乳動物群中的優(yōu)勢類群之一。(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第九屆“圓夢中國·春苗行動”閉幕論壇聚焦如何讓青少年認識美
- 小新探寶:這件文物讓乾隆贊“百聞不如一見” 且與香港淵源頗深
- (中國這十年)十年來中國中西部地區(qū)生產總值從22.2萬億元增至49萬億元
- 歐美同學會海創(chuàng)中心現場會暨長三角海創(chuàng)論壇在皖舉辦
- 奮斗者·正青春|在草原“4G放牧” 80后帶領村民忙致富
- “煙火氣”里的民生答卷
-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堅持問題導向 共建美好家園
- 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話說新農村)
- 2022年山西省職工數字化應用技術技能大賽開幕
- 第三屆大河文明旅游論壇世界旅游聯(lián)盟·黃河對話暨首屆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重要實驗區(qū)峰會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