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博鰲)中外專家支招如何應對“AI焦慮”
中新社博鰲3月28日電(記者 王曉斌)伴隨人工智能(AI)的迅猛發(fā)展,人們的“AI焦慮”也與日俱增。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多個分論壇議題涉及AI,中外專家支招如何應對“AI焦慮”。
對于普通人來說,“AI焦慮”與自己手中的“飯碗”相關——我的崗位會被AI取代嗎?
科大訊飛副總裁劉聰認為,未來工作崗位的變化不是AI替代人,而是因為有了AI,崗位結構發(fā)生了變化。因此,他建議不管是企業(yè)還是個人,都應主動擁抱AI,“未來強大的不是AI,而是掌握了AI的新人類”。
“既然不能擁有最底層的技術,那就要比其他人更快地用上人工智能?!毙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袁輝建議,各行各業(yè)從業(yè)者,若要在下一個階段領先一步,就得快人一步用上人工智能,“不要猶豫”。
普通人如何掌握“高大上”的AI工具?目前市面上流行的AI,大都需要使用者以提示詞和生成選項等形式與之交互,這無疑抬高了人們熟練掌握AI的門檻。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智能產(chǎn)業(yè)研究院院長張亞勤介紹,如今AI大模型走向自主智能,可以制定目標、規(guī)劃任務、自我制定路徑、自我完成方案、自我編碼。
這意味著,普通人能夠讓AI教自己如何更好地使用AI。
“我不太相信我們自己創(chuàng)造人工智能將我們完全替代,我擔心一部分掌握人工智能的人會占其他人的便宜。”高通公司中國區(qū)董事長孟樸關注如何讓相關技術大量地、快速地普及。他看好面向教育領域垂直場景的行業(yè)大模型,“利用人工智能能夠把最新的技術、最新的教育帶到鄉(xiāng)村,讓所有的人都能掌握這些技術”。
“任何技術創(chuàng)新和行業(yè)發(fā)展離不開全球合作和行業(yè)合作?!泵蠘憬ㄗh各國通力合作制定AI相關標準,使得AI交互方法在全球通用。
業(yè)界也有“AI焦慮”。除了卷算力、拼算法,不少專家擔憂AI帶來的安全威脅。
去年,業(yè)界專家先后聯(lián)署發(fā)布了兩封公開信,呼吁暫停開發(fā)最大的人工智能模型六個月,警告AI可能給人類帶來“滅絕風險”。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計算機科學系教授斯圖爾特·羅素看來,這種擔憂帶來了正面效果,即“喚醒”各國政府商討對AI的監(jiān)管原則,此后一些國家還制定了相關監(jiān)管法規(guī)。
斯圖爾特·羅素認為,AI安全的核心問題是人類如何安全地與之共存,這個問題目前依然沒有明確答案。他舉了一個存在于科幻電影中的反例:因為安于被智能機器照顧,人類不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文明。
“人工智能并不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發(fā)明出的危險的東西。”芬蘭前總理埃斯科·阿霍說,我們就算不了解科技帶來的風險,我們也應該了解人性。因而人們可以從教育入手,對未來技術進行一定的引導和約束。
“現(xiàn)在最危險的事情是,我們沒有清晰闡述人工智能與人類智能的差別,就把它當作一種知識、一種世界觀去教授給學生。”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聯(lián)合國人工智能高層顧問機構專家曾毅說,人類與AI最大的區(qū)別是人類會反思自身存在的意義,人終其一生都在不斷完善自我、追求自我。
曾毅提醒,人們在接觸人工智能之前,應先學習哲學和認知心理學,“當人工智能越來越強大的時候,你應該把它當成一個工具去追求自我”。(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