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好防沙治沙用沙“作戰(zhàn)圖”
仲冬的巴林草原,積雪與群山相映成趣,流露出安然素美的意境。
驅車自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城區(qū)出發(fā),一路向西,便是大板鎮(zhèn)浩饒沁嘎查萬畝沙障區(qū)。“30年防沙治沙路,浩饒沁沙地已成綠洲。這條路夏天綠植成陰、綠色滿眼,周邊錦雞疊翠,檸條叢叢?!痹蛷枱籼K木(現已并入大板鎮(zhèn))副蘇木達寶音說道。
上世紀90年代初,巴林右旗沙化土地面積達402.76萬畝,占全旗總土地面積的26%,沙區(qū)人飽受風沙的危害。
沙地必須要治理,怎么治?巴林右旗原巴彥爾燈蘇木林工站提出了采取用長度1米以上柳條、錦雞兒條和楊樹枝等,在每個樹苗四周埋設長寬各4米的正方形沙障,沙障與沙障相連接的“網格化沙障固沙法”。此方法有效阻擋了風沙對樹苗的侵襲,1995年樹苗存活率超過90%,沙障里的踏郎條全部生根長葉形成再生沙障,截至1998年秋,浩饒沁沙地累計鎖沙12000余畝,牧民群眾終于告別“出門吃沙”的艱苦生活。巴林右旗首創(chuàng)的“網格化沙障固沙”模式挑戰(zhàn)“黃龍”,為全國防沙治沙提供了寶貴實踐經驗。
沙地鎖得住,植綠也要跟得上。在巴林右旗黃花治沙林場,成片的樟子松已成規(guī)模,筑起防風固沙的天然屏障。這片面積4054畝的樟子松是“中國綠化基金會”螞蟻森林650號林,屬于公益造林項目,共有30萬株。經過3年的精心管護,樟子松成活率高達98%,林草植被覆蓋度達到45%以上。
“這片樟子松不僅擋住了風沙,還調節(jié)了小氣候,使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得到改善,生物多樣性得到保護?!卑土钟移炝謽I(yè)和草原局副局長修廣成說。
“黃沙不退人不退,草木不活人不走?!毙迯V成說,全旗堅持保護與利用并重,造林與封育相結合,著力實施退耕還林、京津風沙源治理、國家重點公益林保護等系列生態(tài)工程,助推全旗生態(tài)文明建設提質增效。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巴林右旗累計完成營造林172.54萬畝;實施內蒙古東部草原沙地綜合治理項目5.6萬畝;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程10.45萬畝;實施森林撫育26.16萬畝;實施人工種草26.2萬畝......
“治沙”取得成效,“用沙”再獲機遇。在巴林右旗西拉沐淪蘇木,防沙治沙中引進先進產業(yè)項目,使當地農牧民在治沙中致富、在致富中治沙,實現了生態(tài)受保護、群眾得實惠的目標。
在西拉沐淪蘇木胡日哈嘎查耕地儲備庫項目區(qū),去年的葵花種植讓“不毛地”成功蝶變“聚寶盆”。
“這曾經是一片4000畝白茫茫寸草不生的鹽堿地,”華青農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赤峰分公司總經理張景振說,在防沙治沙過程中經過科學調研探索種植葵花,每畝地年產量400斤左右,為老百姓大約增收1000元左右。
除此之外,西拉沐淪蘇木還引進了麻黃草種植項目,麻黃草根系發(fā)達、抗旱耐寒,能夠在沙性土壤中生長,是優(yōu)良的固沙作物,同時還具有非常高的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
“麻黃草根系最高能達到七八米深,去年第一期種植500畝,今年第二期預計種植2000到3000畝?!眱让晒徘嘁鹕锟萍加邢薰径麻L馬之源說。該項目采取農牧民以土地入股分紅的方式進行建設,每畝地10%的產值給農牧民分紅,農牧民每年每畝土地可以分到至少500元。
去年深秋,“堅決打贏科爾沁沙地殲滅戰(zhàn)”的號角在巴林右旗吹響,70余家單位1000余名黨員干部參與其中,力爭帶動全旗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積極投身到防沙治沙工作中來,堅定打贏科爾沁沙地殲滅戰(zhàn)的信心決心。
“人工造林10萬畝,封山育林5萬畝,工程固沙6萬畝,規(guī)劃退化林分修復27萬畝,重點區(qū)域綠化1.75萬畝,錦繡海棠經濟林建設0.3萬畝......”巴林右旗旗委書記靳江波用一段數據擘畫“十四五”防沙治沙用沙“作戰(zhàn)圖”。
俯瞰巴林右旗一萬多平方公里沃土,雙翅橫展,狀若蝴蝶。作為治沙的一大創(chuàng)舉,“網格化沙障固沙法”見證和記錄了巴林右旗戰(zhàn)黃沙的智慧和勇氣,也讓巨型“蝴蝶”破繭振翅飛。(記者 肖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