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鐵營養(yǎng)強化作物提供新基因源
(記者李晨通訊員崔艷)近日,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作物代謝調控與營養(yǎng)強化團隊和中國農業(yè)大學國家玉米改良中心合作,首次在禾本科植物中揭示了楊氏循環(huán)(植物自甲硫氨酸合成乙烯的循環(huán)過程)通過調控煙草胺合成從而影響鐵元素吸收與運輸的機制,為培育鐵營養(yǎng)強化作物提供了基因源和理論依據。相關成果發(fā)表于《植物生理學》。
鐵元素是人體和植物生長發(fā)育所必需的微量礦物質元素,目前全球仍有近十億人口因為鐵元素攝入不足遭受不同程度的健康損害,缺鐵也可導致植物顯著減產。因此,深入了解作物對鐵元素的運輸和代謝機理,有助于創(chuàng)制鐵營養(yǎng)強化作物,從而有效改善人體缺鐵導致的貧血等健康問題。
目前已知玉米等禾本科植物主要通過合成煙草胺等植物鐵載體,吸收和運輸體內的鐵元素。已有研究發(fā)現,楊氏循環(huán)途徑能夠延伸產生煙草胺,但研究人員對煙草胺的生物合成和楊氏循環(huán)之間的關系尚不清楚。
該研究鑒定了一個玉米脈間失綠突變體mic1的候選基因ZmMIC1,該基因編碼的5’—甲硫腺苷核苷酶是楊氏循環(huán)中的一個關鍵酶。該突變體表現出典型的缺鐵表型,幼苗中鐵元素含量減少且生長遲緩。
轉錄組分析顯示,mic1突變體展現出的脈間失綠癥狀雖然與已知的鐵轉運載體缺失表型相似,但實際上是由煙草胺代謝障礙引起的。通過外源和內源煙草胺回補實驗,研究人員證實了楊氏循環(huán)途徑和煙草胺生物合成之間的聯系,同時也指向了一種玉米乃至禾本科植物中鐵穩(wěn)態(tài)的調控方式,為培育富含鐵元素的玉米新種質提供了理論依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