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科學銜接,為孩子打下好基礎
【思想匯】
作者:蘇婧(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所長)
編者按
教育部辦公廳日前印發(fā)了關于開展2022年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活動的通知,活動自5月20日啟動,一直持續(xù)到6月20日結束,今年活動的主題為“幼小銜接,我們在行動”。幼兒園、小學階段是孩子接受教育的起步階段,尊重成長規(guī)律、尊重教育規(guī)律,對兒童的健康成長和一生的幸福至關重要。然而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對幼小銜接的不科學認識導致幼兒教育出現(xiàn)“小學化”傾向,切實做好幼小銜接,迫切需要科學的認知和行動。
幼兒教育不可“小學化”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和小學相互呼應的過程,是兒童學習發(fā)展的自然過渡和延伸。做好幼小銜接,是支持幼兒學習發(fā)展的連續(xù)性,實現(xiàn)基礎教育整體性、高質量發(fā)展的關鍵所在?,F(xiàn)在我們從國家層面強調幼小科學銜接,在全國進行宣傳和推廣,是對近年來出現(xiàn)的一些認知誤區(qū)和行動誤區(qū)的糾偏,比如長期存在的幼兒園和小學教育分離、銜接意識薄弱、對幼兒學習過度重視知識準備,等等。其中,最大的誤區(qū)是幼兒教育“小學化”。
所謂幼兒教育“小學化”,主要表現(xiàn)為不尊重3~6歲幼兒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忽視學前教育的基礎性特征,對幼兒進行過度的早期智力開發(fā)、過早的優(yōu)勢智能定向、過量的單一興趣培養(yǎng)、過重的學科知識學習,違背了孩子的天性和發(fā)展規(guī)律,使學前教育的功能異化。“小學化”之所以產生,并且屢禁不止,很大程度上源自應試教育壓力下延給家長帶來的心理恐慌。在社會競爭壓力下,家長對兒童寄予了過高的期望,把成人世界的競爭或者價值觀過早地加在孩子身上。
我們可以理解家長對孩子的期許、對未來競爭的恐懼,但為此而急于求成是科學的嗎?雖然有研究表明,孩子為入學所作的準備對適應學校生活及后期的學業(yè)成就有影響,但這并不意味著應提前學習小學的內容,入學準備也不能簡單地等同于識字、算數、背古詩。
3~6歲幼兒處于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與認字相比,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傾聽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更重要。由于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因此,應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如果想為入學作準備,就應該為幼兒提供豐富、適宜的讀物,經常和幼兒一起看圖書、講故事,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其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進一步拓展幼兒的學習經驗,而不是只讓幼兒多識字、多寫字。
同樣,兒童早期數學學習的任務是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感知和理解數、量及數量關系;感知形狀與空間關系等。這要求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fā)展水平,為幼兒提供豐富的玩具和活動,以及充足的實物操作機會,讓他們在點數、按數取物、說出總數、實物加減等活動中感受和體驗數量關系、符號等抽象概念。如讓3歲幼兒認識1和許多,初步感受集合的概念,就可以充分利用收拾餐具的環(huán)節(jié),讓孩子通過觀察產生直觀感受——當小朋友們將小碗一個一個放到盆里后,盆里就有了許多的小碗;而水果盆里本來有許多水果,每個孩子取走一個水果,盆里的水果就變得越來越少。我們應該讓孩子在這樣的生活情境中去感知1和許多的關系,而不是要求孩子會算多難的加減法,會背多少數字。
需要強調的是,如果只把“小學化”理解為教育內容上的超前是膚淺的,實踐中一些教育內容并未出現(xiàn)“小學化”傾向,但其教育形式卻表現(xiàn)為高度控制,以一種機械、刻板、整齊劃一的方式對幼兒實施教育,這其實是更深層次的“小學化”表現(xiàn),更需要高度警惕。所以,避免“小學化”,不能簡單地一刀切,不是機械、生硬地理解和執(zhí)行“去小學化”要求,而是要把握住深層次的理念,即尊重兒童成長規(guī)律和教育規(guī)律。
幼兒應該怎么有效學習
在認清幼兒教育不可以“小學化”之后,我們還要明確:對孩子來說什么是有意義、有價值的學習行為,幼兒學習的特點究竟是什么樣的,怎樣才算是幼兒的有效學習?如果幼兒教育不只是認字、數數、背古詩,那又應該是什么呢?
具體來講,幼兒的學習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是在無意注意伴隨下的隨機、碎片化學習;是以多種感官為渠道的感知、體驗式學習;是以動作伴隨的操作式學習;是以直接興趣為動力的情緒化學習;是在生活和游戲過程中進行的整體化學習;等等。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特點、所持經驗的特點決定了幼兒學習的主要特點是“做中學,玩中學,生活中學”。幼兒的學習要充分感知,要在自然化、生活化、游戲化的情境中學習。對幼兒來說,最大的幸福莫過于能在一個充滿支持的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中,他們的需要、興趣被充分關注,他們的天性被充分釋放,他們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學習,能將思考與行動結合起來。
下面這個例子或許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發(fā)。一位家長在微信交流群里介紹了她孩子學習數學的方法。她的兒子非常喜歡玩積木搭拼玩具,并且說要“買好多塊”。于是她問兒子:“好多是多少?”孩子說:“100塊?!庇谑撬蛦杻鹤樱骸澳隳軘档?00嗎?”孩子當時還不能。媽媽就趁勢說:“一個選擇是今天可以數到幾就買幾塊,另一個選擇是今天先練習數數,明天再來買?!焙⒆营q豫了半天說:“那就明天吧?!彪S后,她遞給孩子一個標記著從1到100所有整數、以厘米為單位的紙質尺子說:“你自己看吧?!边@位媽媽說,在孩子缺乏動機的時候,讓孩子數到100是一件非??菰锏氖虑?,但是當孩子有了強烈的動機,想要買100塊積木的時候,他學習的欲望就特別強,就會自己去學習如何從1數到100。我們從這個事例中更能感受到在幼兒的學習過程中,學習方法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至關重要。
事實上,當今世界學前教育研究與實踐的關注點也正在從“學了什么”向“怎么學”轉變。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指出,要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充分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幫助幼兒逐步養(yǎng)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于探究和嘗試、樂于想象和創(chuàng)造等良好的學習品質。
幼小科學銜接,幼兒園就要與家長、社會合作,共同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然化、生活化、游戲化的學習環(huán)境,寓教于樂。成人給孩子的最好教育就是順應其天性,引導其發(fā)展,讓幼兒在游戲、探索、發(fā)現(xiàn)、體驗的快樂生活中,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
什么才叫為孩子打下好基礎
當前,世界處于以知識經濟、信息化、經濟全球化為特征的社會變遷和轉型的巨大浪潮中,以知識技能灌輸、應試為導向的教育越來越呈現(xiàn)出難以適應社會需要、無法支持人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弊端。世界教育改革開始出現(xiàn)新的走向,以學科知識結構為核心的傳統(tǒng)標準體系將逐步被以促進個人發(fā)展和終身學習為主的核心素養(yǎng)教育體系所取代,讓兒童在當下過“有意義的生活”,作好“面向未來的準備”成為世界教育發(fā)展的潮流。這一潮流也讓我們進一步認識到,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良好的學習品質比獲得知識和技能更為重要。
小學低年級教師通過多年觀察發(fā)現(xiàn),那些學習中在抗干擾能力、專注能力和堅持性等方面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孩子學業(yè)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他們有踏實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興趣廣泛,好奇心強,喜歡提問,善于觀察,具有較強的主動性和堅持性,愿意探究。相反,那些注意力渙散、傾聽能力較弱、情緒低落、缺乏興趣和主動性、自我控制能力較弱的孩子,則容易出現(xiàn)入學適應不良的問題。在這些孩子中,不乏被提前灌輸了大量小學知識的孩子,以致出現(xiàn)厭學情緒。同時,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家庭中為幼兒提供適當的玩具材料,孩子每天得到多樣刺激的機會,父母積極參與兒童游戲和活動,能夠對孩子未來學習能力和學業(yè)成績有較大影響。
這些發(fā)現(xiàn)無疑是非常有意義的,它直觀地告訴我們什么才叫為孩子打下好基礎——與知識儲備相比,學習品質的養(yǎng)成更重要。為此,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都要聚焦兒童學習品質的培養(yǎng),引導家長科學認識學習的關鍵問題,從學習品質入手,做好幼小銜接。
學習品質是指個體在活動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積極態(tài)度和良好行為傾向,包含了決定學習質量的關鍵要素,如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等,是終身學習與發(fā)展所必需的寶貴品質。學習品質既包括興趣、動機、堅持性與抗挫折能力、獨立性、專注、計劃性、時間洞察力等特質要素,也包括精細加工、深度理解、反思、批判、創(chuàng)造、想象等具體的學習方法與技能。學習品質既包括個體獨立學習過程中的認知、情感、行為等特征,也包括他們在社會學習中與他人合作、溝通、討論的特征。學習品質的內涵強調的不是兒童能夠學到的具體知識或具體經驗,而是如何學。學習,不僅僅是對知識和經驗的掌握,更是興趣的形成、習慣的養(yǎng)成和方法與策略的掌握,“怎么學”才是兒童學習能力發(fā)展與提高的實質。
幫助幼兒形成對其終身有益的良好學習品質,需要家長的理念與幼兒園的理念一致。對此,我們可以嘗試以下做法:
一是開展有關學習品質的專題講座,幫助家長認識、了解學習品質的內涵和對個體終身學習的重要意義。二是引導家長對幼兒進行家庭觀察,看看哪些行為表現(xiàn)屬于學習品質,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然后再展開討論,看看其中消極的學習品質反映了哪些問題,積極的學習品質源于哪些經驗。三是通過半日觀摩,邀請家長走進幼兒園、走進班級,體驗幼兒的游戲,觀察幼兒的學習過程,記錄體現(xiàn)幼兒學習品質的行為表現(xiàn),然后再與教師展開集中討論,了解幼兒園的生活化、游戲化課程如何支持幼兒的學習品質。四是邀請小學、中學教師與幼兒教師和家長進行互動,引導家長用終身學習的眼光看待即將到來的小學學習,用持續(xù)發(fā)展的眼光看待當前幼兒的發(fā)展水平和需要。五是通過家長之間、家園之間的充分研討,梳理有效經驗,幫助家長在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支持孩子主動學習、觀察發(fā)現(xiàn)、科學探究、解決問題、管理情緒等方面獲得可操作的有效支持策略等。
總之,在尊重兒童學習與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科學制定幼兒學習品質結構要素發(fā)展框架與幼兒學習品質培養(yǎng)課程框架,將幼兒園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與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常見情境相結合,充分挖掘社會資源的教育潛力,提出具體可操作的指導建議,開展家園社協(xié)同育人有益嘗試,是落實“雙減”政策,以幼兒學習品質培養(yǎng)為切入點,深化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推進幼小科學銜接的實踐創(chuàng)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