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護父親的時日
【追思】
作者:程丹梅
我站在某醫(yī)院住院部七樓的一間病房前。我看到了門牌,上面寫著:程樹榛。這是我最熟悉的我親愛父親的名字。我是來陪護他的。我像以往那樣以為他只暫住在這里幾天然后回家的,卻不想,他竟然從這里跟我們永別了。
記得第一次陪護他是在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那時他做了腎臟的手術(shù)。我感同身受他的痛苦,可他卻很堅強。幾日的病痛之后,我們就又一起談笑風生了。我對他說是他引領(lǐng)我走入了文學的天地,在我小學五年級發(fā)表第一篇小說時,他告訴了我寫作的幾個要素。我回憶我在他東北富拉爾基書房兼臥室的高書架上,如何踮著腳尖找到了破了邊沿或折了角的《唐詩》和《宋詞》,認識了屠格涅夫、托爾斯泰和雨果等幾個外國人的名字;當然我還記得臺燈橘黃色光暈里他勤奮寫作的背影。
自我懂事以來,父親一直溫文爾雅,從不與庸俗為伍,而且不擅爭執(zhí)。在我小時候,他常與東北重機學院的教授曲叔叔、媽媽的老同學孫叔叔對弈圍棋,那是那個年代少有能讓他快樂的事情。跟曲叔叔下棋,多半曲叔叔贏,與孫叔叔則不分伯仲,而且有時兩人爭得面紅耳赤。好玩兒的是,孫叔叔急的時候是揪衣服,父親急時則搓手。我這個看客,不光看棋,還看人,所以棋藝沒學到多少。我對父親說這些,他覺得很有趣,搓搓手說,待他出院就和我下盤棋。
父親給人一種很厚道大氣的感覺,這除了因我祖母的善良外還與他學的專業(yè)是機械制造有關(guān)。當年那個江蘇徐州市立中學的高才生、那個早已發(fā)表很多作品的文學青年,本有機會和能力在北京的大學中文系有所深造,但是他卻聽從祖國建設的號召,并一心要像蘇聯(lián)作家那樣,成為一個新中國的工程師兼作家。于是他進入天津大學,由畫圖設計和計算開始,鉆研起非形象思維的理工科學問來。但是,他果真有意識地實踐自己的目標,他不忘文學,他創(chuàng)辦大學文學刊物,二十出頭就撰寫出了長篇小說《大學時代》。后來他來到了北大荒,目睹了那個在遙遠邊陲的富拉爾基,達斡爾語“紅色之岸”的地方,建設出中國工業(yè)史的傳奇——第一重型機器廠!那是怎樣的一個工業(yè)基地?。∷恰耙晃濉睍r期的重點項目之一,周總理稱為“國寶”的地方。那里曾生產(chǎn)出了中國第一臺12500自由鍛造水壓機、第一套2800毫米冷熱鋁板軋機和第一臺模鍛水壓機;它填補過重工業(yè)空白無數(shù)。在那些歲月里,父親和技術(shù)工人、工程師們打交道。那個領(lǐng)域的另一種思維方式、處事方式對他人格的培養(yǎng)與充實都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父親的創(chuàng)作內(nèi)容從此大多與中國宏大的工業(yè)建設有關(guān)。1964年初,父親出版了他的長篇小說《鋼鐵巨人》……
沒想到這次的陪護竟然是最后的一次了。那天我見到他時,他正睡著。等他睜開眼睛看到我時很激動,但因為身上有各種醫(yī)療器械而使他發(fā)不出聲音來,我只能從他的口型猜測他的話。
因為怕他無意中觸碰了安插在身上的醫(yī)療器械,他的雙手被固定在病床的兩邊,并套上了帶有夾層板的手套而動彈不得。為此他很無奈,很悲傷。我常趁醫(yī)護人員不在時偷偷給他解開扣節(jié)。他很舒心,露出了微笑。就那樣,我看到了父親久綁后的手怎樣顫巍巍地摩挲著左手找右手,然后互握了,浮腫的手又恢復了修長。那幾天,我時常給他松綁,或者干脆摘下手套,撫摸他的手,握著它們不放松。一時間我們有了手的交談。我緊握他兩下,他就回握我兩下。有時他的回握則不停歇。我現(xiàn)在明白那是父親最后的語言表達。
我本對他許諾:等他出了院,去找我的好友,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王蓉蓉討票,再陪他看場他喜歡的京劇。我還想對他說,他出院后得跟母親一道練練如何使用代步機走路……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