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你可能認識的人”,為何讓人覺得冒犯
作者:任冠青
“別再給我推薦‘可能認識的人’了,真的會謝?!币欢螘r間以來,一些手機App的熟人推薦功能受到網(wǎng)友吐槽。有用戶表示,自己只是和某人加了“好友”,但好像“全世界的App都知道我們認識”,有人直言根本不希望自己的社交賬號被推薦給認識的人。
平臺熱衷于推薦“你可能認識的人”,可能是出于推動用戶增長、提升用戶粘性和活躍度等商業(yè)考量。隨著新技術的發(fā)展,這種精準畫像的能力也智能得有些可怕。地理位置、終端設備、共用的網(wǎng)絡、通訊錄、時常點贊關注的內容……你在互聯(lián)網(wǎng)留下的種種痕跡,都可能成為App試圖“讀懂你”的關鍵信息。以至于有人在反熟人推薦攻略中不無諷刺地指出:如果你能做到使用全新的手機號,不開定位,不關注熟悉朋友,不給認識的人點贊、收藏,不發(fā)布出鏡作品,那么熟人推薦功能可能會“放過你”。
矛盾的是,盡管很多App發(fā)現(xiàn)隱藏熟人的能力非常強大,但是在洞悉用戶心理方面,卻顯得十分“不通事理”。正如網(wǎng)友所說的:“是的,我認識他們,那你猜猜看,為什么認識,但我們卻不是好友?”
很多時候,人們只是想在社交平臺上輕輕松松地沖個浪,不必受到各種社會角色的束縛,也不用承載過多熟人社交的壓力。不想與認識的人過度連接,可能會出于多種考慮,比如對領導和同事“隱身”,是希望保持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有些認識的人只是短暫打過交道,并不想暴露過多個人信息,App猝不及防地推薦只會讓人覺得被困擾和冒犯。
當用戶只想靜靜地上網(wǎng),并不想被暴露在認識的人面前時,一些App自作主張的推薦做法,無疑是缺乏邊界感的表現(xiàn),只會侵擾用戶的隱私權和安寧權,引發(fā)大家的反感。筆者的一位朋友在發(fā)現(xiàn)某App不僅“偷聽”,還未經(jīng)允許便將自己推薦給通訊錄朋友后,就果斷選擇了卸載。這樣一來,所謂的熟人推薦功能反倒走向了用戶增長的反面。
其實,“推薦可能認識的人”有無必要,本來就值得商榷。如果人們想要將現(xiàn)實關系延伸到網(wǎng)絡中,完全可以通過日常溝通“互關”,或是主動打開熟人推薦功能,這時,選擇權和主動權是在用戶手中的。而App動輒唐突地進行熟人推薦,不僅難以讓人有“意外發(fā)現(xiàn)”的欣喜,還會讓人產(chǎn)生被窺探、“被推薦”的負面感受。
因此,不管是出于對用戶隱私權的尊重,還是從App自身的發(fā)展來說,都有必要在熟人推薦方面更加審慎。App運營者在設置相關功能時,不妨多聽聽用戶的真實心聲。比如,很多人都吐槽:現(xiàn)在不少App的熟人推薦功能都是默認開啟的,如果不是有心,很少有人會特意關閉。而且,一些App關閉熟人推薦的選項還十分隱蔽,找起來很不方便。類似的設置,無疑會影響用戶的體驗感。
對此,尊重用戶只想安安靜靜沖浪、不愿被過度打擾的需求,避免默認開啟熟人推薦等可能給人帶來困擾的功能,將選擇權交還到用戶手中,才是更加明智、更為人性化的選擇。畢竟,技術應該是服務人的,而不是來給人“添堵”的。(任冠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