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政法大學: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 打造“一堂好課”
話劇《立場》登上國家大劇院舞臺——
華東政法大學: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 打造“一堂好課”
11月2日至4日,由華東政法大學創(chuàng)排的原創(chuàng)大型話劇《立場》登上國家大劇院舞臺,連演三場,座無虛席。
這部講述雷經天故事的話劇,是華東政法大學通過打造“一部好劇”,沉浸式學習“一堂好課”,創(chuàng)建五育融合示范課程,探索法治人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方式的最新成果之一。
雷經天是華東政法大學的老院長,曾任陜甘寧邊區(qū)高等法院院長,主審過“黃克功案”。該劇圍繞1937年陜甘寧邊區(qū)高等法院秉公審理“黃克功案”展開,毛澤東同志在給時任陜甘寧邊區(qū)高等法院刑庭審判長的雷經天的信中提出“共產黨與紅軍,對于自己的黨員與紅軍成員不能不執(zhí)行比較一般平民更加嚴格的紀律”,成為從嚴治黨的經典論述。
該劇在2021年5月以《雷經天》劇名首演后,先后獲得上海市重大文藝創(chuàng)作選題孵化項目、上海市教衛(wèi)工作黨委“校園大師劇”專項支持項目等資助,入選“永遠跟黨走”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重點項目,受到業(yè)內專家和觀眾好評。
華東政法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虞瀟浩介紹,為了充分講好紅色故事,主創(chuàng)團隊多次邀請專家學者對該劇的情節(jié)設置、形象塑造、人物語言和舞美設計等進行打磨,還前往雷經天曾經工作生活過的延安采風。最終,劇名由《雷經天》改為《立場》。
2021年至2023年間,一堂“《雷經天》與法治文化教育”的沉浸式課程,在華政校園落地開花,通過在講臺與舞臺之間的銜接和轉換,呈現了黨在延安時期的法治實踐,引導同學們深入理解什么是“土地里長出來的法”。
課程中,學生參觀校史館和雷經天專題展,到原陜甘寧邊區(qū)實地調研,圍讀劇本、觀摩演出和實訓排演,體會劇中人的情感發(fā)展。
以學生為主體,沉浸式教學模式設計了理論板塊、訓練板塊、實踐板塊、排演會演板塊等模塊,把法治史、黨史、文學賞析、話劇觀摩、形體訓練、戲劇表演等課程有機融合,打造了“無邊界”教學新形態(tài),突破單一課堂空間的限制,讓同學們深入寶塔山、石庫門、校史館、排練室、大舞臺等場景,在“真聽、真看、真感受”中全面提升學習獲得感。
在華東政法大學黨委書記郭為祿看來,“《雷經天》與法治文化教育”課程首先是一門思政課,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人民至上的原則,具有強烈的價值導向;它還是一門素養(yǎng)課,聚焦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舞臺表現能力、綜合學習能力,通過課程內容設置和舞臺設計,為學生提升綜合素養(yǎng)搭建了實踐平臺,營造了濃厚氛圍;它更是一門專業(yè)課,涵蓋了中國法制史、刑法、民法等領域的法學知識。
(光明日報記者 顏維琦)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05日 04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