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古城繪制詳細豐富的歷史圖譜——《品讀正定》的多重讀法
【讀書者說】
作者:李浩(河北省作協(xié)副主席、河北師范大學教授)
有批評家談到,兩類人適合成為作家,其中一類是農(nóng)民。他說的“農(nóng)民”當然是比喻性質(zhì),意思指的是那些對本土的生活細節(jié)、本地的掌故和當下發(fā)生都了如指掌的人。在我看來,寫下《品讀正定》的孫萬勇先生身上就有這樣的“農(nóng)民性”。曾在正定生活、工作過的他,實在熟稔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發(fā)生,他對本地的歷史掌故了如指掌,也對本地的歷史、文化和現(xiàn)代演進了如指掌。他內(nèi)在那種知識分子的求真氣息與文字功底,使他寫好《品讀正定》成為可能。
另有批評家談到,我們的文學文化寫作除了作家的個人才華以及問題意識之外,還應(yīng)有真誠與真情的投入,作家應(yīng)當在他寫下的文字中連接自己的“愛與哀愁”,連接自己的毛細血管,以至讓我們在讀到他的文字時,能夠感受到其中“血液的涌動”。是的,情感的豐沛充盈是這部有關(guān)地域和歷史大書的顯著特色。同樣,把正定看作自己“第二故鄉(xiāng)”的孫萬勇先生在序言中坦承自己在書中的情感投入,甚至使用的是“激情燃燒的常山歲月”。而在《品讀正定》的正文中,我們時時會讀到孫萬勇悄然注入于其中的情感、情緒和情節(jié),它時有豪邁,時有榮耀和自得,時有惋惜,時有悻悻然和憤憤不平……在表露這些情感的時候,孫萬勇或隱身于敘述和記載的背后,或直接現(xiàn)身,讓“我”出場:當然這一點,也使得《品讀正定》區(qū)別于多數(shù)的史學方志。對本土生活、本地掌故了如指掌,在文字中不憚自我情感和思考的注入,在我看來,是《品讀正定》成為新穎、獨特、有可讀性的基本保證。
在我看來,《品讀正定》當然是一部了解正定歷史文化、歷史事件、精神賡續(xù)的資料之書,甚至是工具之書。正定是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物豐富,遺存眾多——這一點當然無須我多言。但能夠從政治、經(jīng)濟、歷史、文化、人文和物產(chǎn)等諸多方面,多側(cè)面、多角度、多線條地為這座古城繪制詳細、豐富的歷史圖譜,同時又保持一種對它宏闊的理解、審視、追問和思考,在我看來,《品讀正定》可能是難以替代、之前未曾有的一部新書。它資料翔實,嚴謹準確,旁征博引,在屬于“史料”的部分足見作者用功之深、之精、之細。這一點需要強調(diào),特別地強調(diào),它的史學價值和意義是極為珍貴的。我還覺得,《品讀正定》的珍貴并不僅僅是因為它可以作為正定存史的百科全書,更為重要的是,孫萬勇先生能夠跳出史料看史料,他更注重歸納和總結(jié),更注重在這些史料背后有可以繼續(xù)闡發(fā)的深意,更注意史料和史料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性和脈絡(luò)勾連,這恰恰是一般的史學類書籍普遍匱乏之處。
同時,《品讀正定》也是一部引發(fā)今日之思,讓我們更多審視當下國情、縣情以及中國農(nóng)村如何發(fā)展的思考之書和啟示之書。譬如,作者在談及劉邦改東垣為正定的意義時,談到其中的多重含義:其一,它意味著對國家安全有了新的認識;其二,它順應(yīng)了黎民百姓的愿望;其三,它為后世治國理政開辟了新路……如果仔細品讀,我覺得孫萬勇的三點總結(jié)包含著對今天和未來的思考和啟示;再譬如,作者在談及東垣古城和“常山戰(zhàn)鼓”的時候,發(fā)出“城市可以興廢,治所可以遷徙,只有歷史不會停滯,文化不會中斷,它還會以某種形式延續(xù)、發(fā)展”的感慨。他又談及陽和樓與社會興衰之間關(guān)系,且有意開出“民以食為天”的章節(jié)……我發(fā)現(xiàn),或者說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孫萬勇先生言說正定歷史并不止步于平面地呈現(xiàn)歷史,而是希望從歷史之思中找見今日的解決之道和發(fā)展之道,以及蘊含于其中的種種道理。孫萬勇看重啟示和啟發(fā),在他的書寫中,歷史是活的,是與當下和未來緊密相連的。
我還覺得,《品讀正定》是一部能夠激發(fā)我們的歷史榮耀,強化我們的歷史文化自信和家鄉(xiāng)情感的價值之書、情感培育之書。如果我們強調(diào)愛國愛家,希望加強我們的愛國主義教育,希望培育年輕人的自豪自信和家國情懷,我覺得似乎可以把《品讀正定》看成一種有益有效的精神讀本,值得推薦和推廣。這一部分,在我閱讀《品讀正定》時感受是最深的,這也恰恰得益于孫萬勇先生把自己的情感放置其中。他因為信,因而傳達了這種信;他因為懂,因而傳達了這種懂;他因為愛,因而傳達了這份愛。而對閱讀者來說,他們會因為作者的真誠和真情而觸碰到蘊含于文字背后的毛細血管,進而連接到自己身上。
它還是一部深入淺出、舉重若輕,嚴謹者能見其嚴謹,寬闊者能見其寬闊,深入者能見其深入,初識者能見其普及性的豐富之書。我可能要贊賞它的通俗性,作者走的是史學通俗化的道路,希望把蘊含在象牙塔中的那些來自史學的知識、價值和觀念以一種通俗化、簡潔化的方式傳遞出來,包括傳遞給普通讀者,讓他們同樣獲得滋養(yǎng)與提升。在這里孫萬勇以家常話的方式,把深入、深刻融化在平常之中。他看重的是普及。對那些完全不了解正定歷史文化、非史學專業(yè)的普通讀者而言,《品讀正定》也不構(gòu)成很高的門檻,它深具魅力與吸引力,能讓那些普通讀者在一種相對輕松的閱讀氛圍中獲益多多。而對學習歷史、文化,同樣對正定的歷史人文了如指掌的人來說,這部書則是嚴謹、豐富、深入的讀物,書里包含著諸多的洞見,使人深受啟發(fā)。
當然,它還是一部呈現(xiàn)作者豐富的人文積累、高瞻的區(qū)域?qū)徱?、自如的文字功力、坦蕩的情感表達的自我之書。從這部書中,我們可以讀到孫萬勇先生不同側(cè)面以及他的情感來處、思忖來處,讀到作者的家國情懷和為政思考,讀到歷史文化、經(jīng)歷經(jīng)驗給予他的不同滋養(yǎng)。在這部書中,孫萬勇為“個人的繆斯畫下了獨特的面部表情”。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06日 11版)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