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16個小時,人體將啟動“自噬”功能?
最近,有一則消息在網絡上激烈傳播,作者稱,如果人體16個小時沒有進食,就會啟動兩個功能:一個是肝糖原被消耗殆盡,身體開始消化脂肪;另一個功能叫作“自噬”,就是“自己吃自己”。
空腹16個小時,人體就會啟動“自噬”功能?很多人對此表示懷疑,餓了還不到一天,自己真的會被自己吃掉嗎?這個自噬反應究竟是啥?
令人想不到的是,人體有“自噬”功能的說法的確成立。餓著肚子或者長期限制卡路里的攝入,的確可以觸發(fā)人體的自噬反應。只不過,具體餓上多長時間才能啟動人體的自噬反應,目前并沒有明確的答案。
“自噬反應”研究曾斬獲諾貝爾獎
“自噬反應”到底是什么?
自噬這個詞來源于希臘語,它原意的確指的就是“自我吞噬”,即“自己吃自己”。
不過這是一個細胞生物學上的概念,始于20世紀60年代。當時研究人員觀察到,細胞可以將自己的某些部分包裹起來,送到酸性的溶酶體部位進行降解,然后循環(huán)利用降解后的產物。這就好像我們把不需要的樂高玩具給拆成小塊,用于組裝其他新的造型那樣。
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在自噬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在1988年建立了自己的實驗室,然后將研究重心放在蛋白質的降解上。他發(fā)現,只要讓酵母細胞處于饑餓的狀態(tài),它們就會啟動自噬反應,消化掉自己不需要的部分,來維持必須的生理反應,讓自己活下去。這有點像古書上“割股啖君”的故事,為了不讓后來的晉文公重耳餓死,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塊肉,做成湯讓重耳補充營養(yǎng)。明知是拆東墻補西墻,卻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隨后,大隅良典發(fā)現了一批對自噬反應至關重要的基因,揭示自噬是一種受到細胞嚴格調控的復雜過程,是自然演化的結果。而且不只是酵母,人體細胞里也存在幾乎相同的自噬反應。
多虧了大隅良典和其他研究自噬的科學家們,讓我們知道,自噬功能控制著細胞,用來降解和回收自身的成分,從而為細胞提供能量,或者為細胞的新陳代謝帶來新的原料。更重要的是,自噬反應和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它可以消除侵入細胞的細菌和病毒,也可以讓胚胎正常發(fā)育,還能夠通過清除受損的細胞內容物,來對抗細胞衰老。但如果自噬功能出現紊亂,就可能引起帕金森病和糖尿病等疾病。
在自噬反應的概念被提出超過50年后,大隅良典讓我們意識到了它在生理學和醫(yī)學中的重要作用。正因如此,2016年,諾貝爾委員會將當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授予了這位科學家,表彰他“發(fā)現了自噬反應的機制”。
餓多久,才能啟動自噬反應?
在大隅良典的研究中,通過讓酵母挨餓,就可以啟動它們的自噬反應。但在人體中,真的就像網絡消息中說的那般,餓上16個小時就能啟動自噬反應嗎?這個問題卻很復雜。
根據知名醫(yī)院克利夫蘭診所的相關介紹,在動物研究中,如果連續(xù)餓上24到48個小時,基本可以啟動它們的自噬反應。在人體實驗中,可以確定的是,餓肚子,或者長期限制卡路里的攝入,的確可以促進人體發(fā)生自噬反應。但由于數據缺乏,究竟要餓多久才能誘發(fā)自噬反應,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倒也不能說完全沒有人類的研究數據。2018年的一篇關于自噬的綜述論文中,列舉了35項關于自噬的研究,其中來自人類的研究只有三項。在這些研究中,為了啟動自噬反應所需要的時間各不相同,最短的也要36個小時到72個小時,最長的需要限制攝入的熱量長達3到15年。
至于網絡上說的16個小時,倒是沒有見到明確的出處和依據。
另外,在動物模型的研究中,人們已確認自噬反應可以清除受損的細胞部分,清理錯誤的蛋白質,或是消滅外來的病原體,對健康是有好處的。所以現在醫(yī)藥界也在開發(fā)針對自噬反應的藥物,想要利用它來治療疾病。
餓上16個小時,就能減肥?
有趣的是,網絡消息中說的16個小時,倒是和另一個熱門研究話題有關。這涉及到近年來提出的一個叫作“間歇式斷食”的概念。
“間歇式斷食”指的是把每天吃飯的時間集中在短短幾個小時里,其余的時間餓肚子。最常見的“間歇式斷食”法,恰好是“8-16”——就是進食集中在8個小時里(比如早上9點到下午5點),剩余16個小時不吃飯。
這個方法在動物實驗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被證明除了能夠幫助實驗動物減肥之外,還能改善動物的身體機能,甚至還能延壽。
2019年發(fā)表在《細胞》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發(fā)現,這種“輕斷食”可以減少小鼠和人類的單核細胞數量,而這種細胞能產生多種促進炎癥的細胞因子,可以誘發(fā)慢性炎癥。在動物疾病模型中,間歇式斷食4周的小鼠,病情果然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2023年1月,《細胞》子刊Cell Metabolism上的一項研究還發(fā)現,小鼠的間歇性斷食,有助于重塑全身基因的表達,讓全身大多數組織出現更為同步的晝夜節(jié)律,這也標志著代謝的改善。
另外一些研究揭示,想讓身體更健康,不僅要餓肚子,還要挑對餓肚子的時間。比如2021年關于果蠅的一項研究便發(fā)現,只有那些在晚上開始餓肚子,餓到第二天中午的果蠅,才會從餓肚子中得到明顯的好處,壽命有明顯延長。相反,如果是在晚上“吃夜宵”,哪怕每天餓肚子的時間一樣長,攝入的食物一樣多,果蠅照樣得不到餓肚子的好處。
這種和時間有關的餓肚子,被認為和自噬反應有關。這是因為動物的身體里有生物鐘,只有在夜晚,自噬反應才最為活躍。如果在夜間攝入食物,身體會誤以為還需要保持活躍,就會抑制自噬反應。久而久之,細胞里的垃圾就會得不到及時清理,反而對細胞有害。
但要注意的是,這個理論似乎很有道理,但它畢竟來自動物實驗,能否運用到人類身上還是個未知數。事實上,間歇性斷食法對于減肥人士來說,效果卻很一般,減少熱量攝入,才是能真正有效地減肥的核心。目前并沒有權威的健康機構會向人們推薦斷食減肥。
(來源:科學辟謠 公眾號)
總結
關于“自噬”,我們要注意如下幾點:
○并不是餓上16個小時,就一定能啟動人體的自噬反應。目前沒有太多研究證明這一點。而少數人類相關研究中,確認能啟動自噬反應的空腹時間動輒需要2-3天,這可能不適合普通人去嘗試;
○自噬反應是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就算不餓肚子,通過鍛煉或者減少熱量攝入,其實也可以啟動它;
○“間歇式”餓肚子的確能對身體產生積極影響,但原因非常復雜,自噬反應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目前并沒有權威的健康機構會向人們推薦斷食減肥;
○我們仍需要強調,為了身體變健康,我們更需要采取科學的方法,如果自己輕易去嘗試幾天不吃不喝,只為了“啟動自噬反應”,那可能不得其法,反而適得其反地損害到自己的身體。(葉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