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育創(chuàng)設要適合學生參與
“雙減”的最終指向是提高育人質量,關鍵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懷柔二小校長王福江在市教委舉辦的“雙特談雙減”專欄中提到,學校教育要抓住課堂教學這一根本,努力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參與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思考、積極提問,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能力,促進思維發(fā)展,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決定課堂教學方式和質量的關鍵因素是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教學中,教師如果只注重知識的獲得,而忽視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只關注學生懂沒懂,會不會,練習有沒有做對,考試能不能考高分,而忽視了這些知識是否通過學生自己建構獲得的,這些問題的解決是否是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知識,經過系統(tǒng)思維解決的,這樣的教學就不是好的教學,忽視了學生情感、態(tài)度、思維、人格的發(fā)展,學生就會成為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因此,教育者要站在學生發(fā)展的角度去設計教學,組織教學活動,敢于讓學生去實踐、去嘗試,讓他們在探索與碰撞中獲得學習能力。
同時,教師要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活動。學生是學習結果的主要“生產者”,教師只是引導、組織、激勵學生“生產”,因此教師要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權,給學生學習實踐的時間、空間,只有這樣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才能逐漸養(yǎng)成。
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育要求教師要把握好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關系,把握好教學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教師主導作用把握得好,學生主體作用就能夠得到充分發(fā)揮,就能夠創(chuàng)設出符合學科特點、適合學生實際的學習實踐活動,學生在實踐學習中能夠逐漸感悟到學科學習方法,提升學習能力,這種能力的獲得不僅會更好地促進今后的學習,而且會在今后的學習實踐中學生的學習本領會逐漸增強。教師主導作用的主要表現是備好課,要站在兒童的角度看待學習過程,要從學生成長的角度而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角度設計教學,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學只有在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發(fā)展。
理想課堂教學中的學生學習,應是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一個知識被探索、被發(fā)現、被清晰的過程,是學生各種能力實踐、培養(yǎng)、發(fā)展的過程。其次要讓學生進行有價值的思維,學生只有在你所教的學科教學中感到自身的價值,他的課堂生活才有意義,他才能從內心深處產生對學科的喜愛。要學會等待,要學會在教學中留下空白。提問后不要馬上叫同學回答,給更多的同學思考機會;出現錯誤后不急于糾正,給學生自己反思的時間;教師要尊重學生思維結果,這樣學生才能養(yǎng)成主動思考、善于思考、積極思考的習慣。教學中要避免追求標準答案的教學,每個人思維角度不同,表達方式差異,對于同一問題可能有不同的表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