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正式啟動股票做市交易業(yè)務
原標題:昨日正式啟動股票做市交易業(yè)務
北交所首批做市股票市值超千億
2月20日,北交所正式啟動股票做市交易業(yè)務。昨日(20日),北交所概念股走高,新華網漲停,中金公司上漲7.94%,創(chuàng)業(yè)黑馬漲超6%,國投資本、首鋼股份等跟漲。
北交所概念股走高
整個證券行業(yè)漲超4%
2月17日,北交所宣布,將于2月20日正式啟動股票做市交易業(yè)務。這意味著,北交所開始實施競價交易與做市交易并行的混合交易制度。
據北交所公告,截至2023年2月17日,共有15家做市商經中國證監(jiān)會核準取得上市證券做市交易業(yè)務資格,其中,國金證券、中信證券、安信證券、東吳證券、銀河證券、國泰君安、興業(yè)證券、中信建投、申萬宏源、國信證券、財通證券、華泰證券、招商證券等13家券商將參與北交所股票做市交易,共涉及做市標的股票36只。其他2家取得做市交易業(yè)務資格的做市商目前正在推進各項準備工作,擬于后期開展北交所做市業(yè)務。
首批參與做市的標的36只股票中,貝特瑞的做市商最多,共有7家,分別是中信證券、東吳證券、申萬宏源、國信證券、招商證券、國金證券和安信證券。其次是,吉林碳谷排名第二,共有4家做市商,分別是銀河證券、東吳證券、中信證券、國金證券。其他擁有2家或2家以上做市商的北交所企業(yè)還有長虹能源、硅烷科技、華光源海、佳先股份、海希通訊、吉岡精密、駿創(chuàng)科技、龍竹科技。
2月20日,受此利好影響,不僅北交所概念股走高,整個證券行業(yè)漲超4%,創(chuàng)半年以來單日漲幅之最;51只券商股全線飄紅,46只個股漲幅超過3%。
首批36只做市標的股票
總市值超過1000億元
據統計,北交所首批做市標的股票共36只,總市值1122.32億元,平均市盈率16.98倍。其中,22只股票為北證50成分股,權重占比達58.77%。民營企業(yè)占比近八成,中小企業(yè)占比超六成。具體來看,首批做市標的股票去年前三季度整體業(yè)績保持穩(wěn)步增長。營業(yè)收入平均增幅為23.19%;凈利潤平均增幅為18.82%,呈現出較強的韌性和活力。有19家公司被工信部認定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è),專精特新企業(yè)占比52.78%,2021年平均研發(fā)強度達8.40%。
據了解,做市商就是中間商,一般股票交易對手是其他市場參與者,一部分人賣給其他一部分人,券商只是提供一下通道相當于中介,賺點手續(xù)費,不影響股價;而做市券商更像是中間人,自己先買入一部分股票放手里,需要買的人從券商手里買,想要賣的人賣給券商,具體價格券商決定,可以賺差價。做市商市場的特征在于兩個方面,第一,做市商決定證券的成交價格。第二,投資者買賣證券都以做市商為對手,與其他投資者不發(fā)生直接關系。
廣東力量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朱為繹認為,北交所做市的特點包括:第一,將傳統的新三板做市制度改為混合做市制度,也就是在競價交易中引入做市交易,投資者既可以與做市商進行交易,投資者之間也可以進行交易;第二,13家做市商共發(fā)布了52個做市交易股票公告,合計涉及36只北交所股票,這36只做市股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第三,做市商更愿意給自己保薦的企業(yè)做市,也許是比較了解公司的情況,比如國泰君安證券給自己保薦的華光源海做市,中信建投本次只做市兩家,是自己保薦的中航泰達和潤農節(jié)水,安信證券給自己保薦的恒進感應做市等等。
引入做市商制度
有助于增強市場流動性
安信證券做市業(yè)務有關負責人表示,做市商制度的引入,將有助于增強北交所市場流動性,縮小買賣價差,有效提高二級市場交易效率,降低投資者交易成本,進一步激發(fā)市場活力。同時,做市商將發(fā)揮專業(yè)定價能力,促進股票價格與企業(yè)內在價值相匹配,平滑股價的大幅波動,有利于市場穩(wěn)定性的提升,為北交所高質量擴容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開源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員諸海濱表示,目前北交所流動性相比滬深兩市仍然偏低,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估值定價水平。通過開展融資融券以及混合做市業(yè)務可以提升北交所整體的流動性水平、提升定價準確性。在全面注冊制下,降低交易經手費、融資融券、混合做市、北證50指數基金等齊發(fā)力,有助于改變市場生態(tài)和促進北交所市場重估。
國金證券做市交易部負責人鄭平德表示,同時在市場發(fā)生劇烈波動時,做市商可為市場提供一定的流動性,平抑非理性的交易,對二級市場價格起到一定的“穩(wěn)定器”的作用,并能在一定程度彌補北交所投資門檻較高的不足,加強北交所在金融市場中對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推動作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