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叢書建議將“十四五”時期前兩年定為脫貧鞏固提升緩沖期
中新網北京11月10日電 (李京澤)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中國減貧經驗學術研討會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百村調研叢書”發(fā)布會10日在北京舉行。叢書收錄了對百余貧困村、脫貧村的調研成果,建議將“十四五”時期前兩年定為脫貧鞏固提升緩沖期。
在叢書調研的104個樣本村中,西部、中部和東部地區(qū)的比例分別為57%、27%和16%。為此,中國社會科學院組建了一百支調研團隊,動員近500名科研人員,用接近3000個工作日記錄了百余個貧困村在近年來發(fā)生的巨大變化。
叢書指出,打贏現(xiàn)行貧困標準下的脫貧攻堅戰(zhàn),并不意味著消除絕對貧困畫上了句號,還要不斷增強脫貧支撐條件的可持續(xù)性,使建檔立卡戶和原貧困地區(qū)能夠穩(wěn)定脫貧??紤]到疫情沖擊對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綜合影響及其對脫貧工作的直接間接影響,為了鞏固脫貧成果,提高脫貧質量,建議將“十四五”時期前兩年定為脫貧鞏固提升緩沖期。
叢書稱,從“十四五”時期開始,中國將在整體上消除絕對貧困并進入扶持相對貧困的歷史階段。目前,國內對于相對貧困的認識、政策準備還相當有限,地區(qū)、城鄉(xiāng)差距較大,如何扶持相對貧困人口還缺乏頂層設計。建議“十四五”時期多做一些研究和試驗,鼓勵地方先行探索,作為建立扶持相對貧困人口長效機制的準備期。
當前,中國脫貧攻堅進入沖刺階段。為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叢書建議以疫情動態(tài)變化為依據(jù),在合力攻堅的超常規(guī)治理基礎上,增加應急和兜底兩項舉措。
“如何做好脫貧攻堅與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有效銜接?如何認識新發(fā)展階段的相對貧困?如何確定一個適合中國國情的相對貧困標準?……”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謝伏瞻在發(fā)布會上提出了一系列亟待哲學社會科學界解決的問題。他表示,按照國際經驗,解決相對貧困對整個社會經濟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經歷相當長的歷史時期,減貧思路需要做出針對性調整。
談到減貧事業(yè)的下一步發(fā)展,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法學部主任、叢書主編李培林也認為需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們進一步探索,其中包括相對貧困的確立標準,返貧問題,貧困的代際傳遞等課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