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fā)現(xiàn)!棕櫚葉片化石將青藏高原抬升史推后千萬年
一份距今約2500萬年的大型棕櫚葉片化石的發(fā)現(xiàn),為青藏高原抬升史提供了新證據(jù)。這是中國科學院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取得的一項重要成果,已于近日發(fā)表在國際期刊《科學進展》上。
考察中,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古生態(tài)研究組蘇濤研究員、周浙昆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團隊,在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藏北倫坡拉盆地距今約2500萬年的地層,采集到了這件大型棕櫚化石?!八娜~脈非常清楚,葉柄非常長,整個標本長度達到1米,是目前青藏高原地區(qū)最年輕的棕櫚科化石記錄?!碧K濤研究員說。
周浙昆研究員介紹,全球現(xiàn)生棕櫚科植物共有2500多種,主要分布在全球熱帶地區(qū),僅有部分種類分布于亞熱帶地區(qū),像青藏高原中部這樣高海拔的地區(qū),棕櫚科植物根本不可能存活。
研究人員利用古氣候模型模擬了13種不同地形地貌情景,表明在2500萬年前,生活在西藏中部的棕櫚分布海拔高度不超過2300米,生活地形地貌極有可能是一條東西向的峽谷,峽谷兩側為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山。這一峽谷地貌直到約2300萬年前才逐步消失,隆起成如今的高原。此次發(fā)現(xiàn),將青藏高原中部的抬升歷史推后了至少約1000萬年,為認識青藏高原地形地貌的形成演變提供了新的化石證據(jù)。目前,他們已展開系統(tǒng)性的研究工作,希望逐步揭開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變化歷史和古環(huán)境變化的面紗。
新發(fā)現(xiàn)的大型棕櫚科葉片化石表明地質時期的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遠比現(xiàn)在要高,正是由于高原抬升引起的環(huán)境變化,導致許多物種在這一地區(qū)逐漸消失。
-
春播來臨,天文歷算專家解讀《西藏天文氣象歷書》
翻開2019年《西藏天文氣象歷書》,可以看到其中《春牛圖》中牛的頭部為黃色,身體為綠色。[詳細] -
青年學者從藏文古籍的細節(jié)記載分析探討大歷史
3月4日,一場主題為“禮貌與佛教秩序:西藏日常生活與歷史記憶中的禮儀”的交流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館舉行。[詳細] -
“活”起來的文物 揭開塵封千年的歷史
近日,“定州靜志寺、凈眾院塔基地宮文物展”在中國園林博物館舉辦。[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