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科普教育基地墻繪。圖/記者 貢曲羅杰
2021年9月24日,西藏自治區(qū)水產學會(簡稱“水產學會”)依托的西藏自治區(qū)農牧科學院水產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水產所”)被西藏自治區(qū)科學技術協會(以下簡稱“區(qū)科協”)認定為“西藏自治區(qū)科普教育基地”。其下屬的雅魯藏布江漁業(yè)資源繁育基地(以下簡稱“雅江基地”)承擔起西藏魚類科普教育基地的職能。為拓展基地的科普和教育功能,水產所決定在雅江基地開展科普墻繪。
據悉,該項工作得到了區(qū)科協2023年的科普陣地建設項目的資金支持。2023年5月4日,項目立項通知下達當天,墻繪前期準備工作正式啟動,項目組隨即投入大量精力尋找并對接設計與墻繪公司。2023年9月,墻繪設計階段啟動,圍繞“科學放生”和“保護西藏土著魚類”兩大主題展開創(chuàng)作。其中,“科學放生”主題經過九版設計和修改,“保護西藏土著魚類”主題也經過四次修訂,最終選取了22種雅魯藏布江流域分布的魚類作為展示和介紹對象。經過項目組成員的辛勤付出和多方努力,設計稿于2024年7月24日在水產學會工作人員的共同審定下定稿,并隨即進入墻壁修繕與重新噴漆階段。8月6日,墻繪工程正式啟動。在“科學放生”主題中,場景和人物的把握和還原受到了高度重視;而在“保護西藏土著魚類”主題板塊中,每條魚的體型、頭部形狀、鰭的位置、體色和斑紋等細節(jié),都力求高度還原。目前,墻繪工程全部完成,并已經通過了內部驗收。
西藏魚類科普教育基地墻繪項目的圓滿竣工,不僅美化了雅江基地的環(huán)境,更重要的是通過藝術的形式將科學知識傳遞給每一位參觀者。生動形象的壁畫配合專業(yè)講解,使參觀者能夠更加直觀地理解和掌握科學放生以及西藏土著魚類保護的重要信息,有效增強科普的吸引力和影響力。該項目的成功實施標志著西藏魚類科普教育基地在推進科普工作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為促進公眾對西藏獨特魚類資源的認知與保護意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