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人口观看,亚洲天堂国产,日本在线视频精品,a黄视频,黄色福利午夜视频,亚洲免费综合色在线视频,嫩草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中國西藏網(wǎng) > 新聞 > 原創(chuàng)

【藏北故事】留在心中的歌:洛桑丹珍,開發(fā)藏北無人區(qū)的拓荒英雄

發(fā)布時間:2022-11-04 11:25:00來源: 中國西藏網(wǎng)


這是退休后的洛桑丹珍在整理過去所拍攝的圖片資料(唐召明2011年5月11日攝)

  今年盛夏,第二批西藏高海拔生態(tài)搬遷牧民群眾響應黨和政府保護生態(tài)的號召,從西藏自治區(qū)那曲市雙湖縣多瑪鄉(xiāng)出發(fā),陸續(xù)撤離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生命禁區(qū)”,這讓我不由得想起40多年前率領牧民群眾開發(fā)藏北無人區(qū)、建設新家園的拓荒英雄洛桑丹珍。

  這是搬遷前的雙湖特別區(qū)多瑪鄉(xiāng)舊貌。今年7月,多瑪鄉(xiāng)開始搬遷至雅魯藏布江北岸的森布日安置點(唐召明2009年攝)

  那是1987年盛夏,在那曲地區(qū)雙湖辦事處北措折鄉(xiāng)(現(xiàn)那曲市雙湖縣措折強瑪鄉(xiāng))的一頂牦牛帳篷里,老牧民穆笛讓老伴倒上酥油茶,我邊品著清香四溢的酥油茶,邊聽他講述當年申扎縣縣長洛桑丹珍三進無人區(qū)考察的故事。

  1971年初夏的一個夜晚,時值“文化大革命”期間,身為申扎縣縣長洛桑丹珍被罷了官。請喝酒的穆笛告訴他:“前些日子,阿里地區(qū)有人被殺,十幾個兇手偷了牛羊逃進無人區(qū),也不知道抓到了沒有?”

  “逃進無人區(qū)了……”一直惦記著解決畜草矛盾、剛過而立之年的洛桑丹珍眼睛一亮,忽然有了主意。

  洛桑丹珍想進無人區(qū)抓兇手的要求很快就被區(qū)、鄉(xiāng)批準了。洛桑丹珍整理著出發(fā)的行裝,備了馬鞍。有多少人暗中為他捏著一把汗呀!藏族干部次登和漢族干部謝常勝聽說后,放心不下,自告奮勇同他一起前往,那是縣干部第一次去闖無人區(qū)。

  三個人背著步槍,牽著馬走出了縣政府大門。到了吉瓦區(qū),牧民群眾告訴他們,殺人兇手幾天前已被駐軍抓獲。這件事給了洛桑丹珍一個啟示:兇手趕著牛羊能在無人區(qū)呆上半年時間,說明無人區(qū)是可以生存和放牧的。他有些激動,現(xiàn)在,天高皇帝遠了,他和兩位年輕人一商量,決定以考察無人區(qū)邊緣的吉瓦鄉(xiāng)夏季牧場為由,來探訪無人區(qū)。


這是時任申扎縣縣長的洛桑丹珍騎馬,準備走進藏北無人區(qū)考察(唐召明提供,1974年攝)

  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洛桑丹珍帶著兩位年輕人白天騎馬踏勘荒原,夜晚露宿月下,順著野驢蹄印找水喝,跋涉上千公里,一直走到瑪依崗日一帶。他們親眼看到和親身體驗到的一切都說明,開發(fā)、經(jīng)營無人區(qū)是可行的,夢想會變成現(xiàn)實。

  從無人區(qū)回來不久,洛桑丹珍被“結合”到領導班子,一上任他就著手籌劃深入無人區(qū)腹地,搞詳細調查。

  穆笛還清楚地記得洛桑丹珍二進無人區(qū)的情景。1973年初,洛桑丹珍已擔任了那曲地委革委會副主任,但還繼續(xù)在申扎縣工作。當時洛桑丹珍的妻子快要臨產(chǎn),家中需要人照顧。但他想的是盡快全面了解無人區(qū),繪制一幅開發(fā)、經(jīng)營無人區(qū)的藍圖。為此,他夜不能寐,食不甘味。

  妻子曲吉了解丈夫。她望著心急如焚的丈夫,讓他別管自己,干事業(yè)去。得到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洛桑丹珍第二天就動身去請組織來幫忙。告別了妻子,洛桑丹珍帶著縣商業(yè)科副科長向陽、醫(yī)生洛桑石秀、縣公安局格桑和阿郎四位藏族青年干部,以及所需的生活用品、青稞草種子和生產(chǎn)工具,騎馬進入無人區(qū)。

  勘察浩瀚的無人區(qū)是艱難的。洛桑丹珍和四位年輕人,從加林、班松、瑪依、江愛,一直走到瑪務,跑了上千公里,最后在加林山旁的榮瑪溫泉前安營扎寨,開墾了一畝多荒地,壘筑起擋風石墻,試種了青稞草,這是關系著開拓荒原的一件大事。

  工作有了良好的開端,生活卻成了大問題。三個月時間過去了,他們所帶的糌粑吃完了,幾個人只能以打獵為生。尤其是香煙抽完了,幾個“煙鬼”在令人窒息的寂寞中發(fā)狂似地拍打著煙盒,大聲地咒罵,恨不得馬上離開無人區(qū)。洛桑丹珍一邊勸慰,一邊苦思冥想著解決辦法。

  沒過兩天,洛桑丹珍的嘴上叼上了一個冒著煙兒的煙斗。他的反常舉動引起幾位年輕人的好奇。他們樂了!原來這是就地取材:在手槍子彈底座上鉆個洞,插上藥用針頭,接上一截醫(yī)用導尿管,裝上當?shù)匾环N野草,算是抽“煙”了。而針頭和導尿管全都來自洛桑丹珍的“百寶箱”。

  一畝多地的青稞草很快長出嫩芽,雖很稀少,但預示著希望??磥?,開發(fā)、經(jīng)營無人區(qū)并不是幻想。洛桑丹珍每天都到地里觀察青稞草的生長,笑得合不攏嘴。年輕人的感情則更加外露,四個人手舞足蹈地歡呼,有時甚至跳起藏族舞蹈,唱起動聽的情歌。

  9月中旬,有著頑強生命力的青稞草已長到一米多高,只是沒有結籽。五位探險者要告別這塊土地了。他們騎上馬,回頭望一眼帳篷搭過的地方,不禁生出縷縷留戀之情。洛桑丹珍帶著四位年輕人一路風塵返回靠近無人區(qū)的尼瑪區(qū)。

  也許是久違了糌粑的緣故,他們在距離尼瑪區(qū)村莊還有三四公里遠時,就已聞到誘人的糌粑香味,禁不住策馬揚鞭奔跑起來。

  這是時任申扎縣縣長洛桑丹珍(前排蹲者)與勘察無人區(qū)開發(fā)的干部群眾合影留念(唐召明提供,1973年攝)

  尼瑪區(qū)的干部群眾用藏族最高禮節(jié)歡迎他們,大家互相碰額、貼臉,像歡迎凱旋的英雄,又像歡迎久別的親人。

  有人遞給洛桑丹珍一封信。那是妻子曲吉用藏文寫來的。調皮的年輕人跑上來湊熱鬧,信馬上被打開了:“……咱們的孩子出生一個月了,等著你這個當阿爸的給起個名字……”洛桑丹珍多么想插上翅膀立即飛回家,去看看還沒有見過面的兒子,可是,眼下有許多事要去做。深夜,他鋪開信紙,給妻子寫了回信,“曲吉,原諒我不能馬上回家……就在我倆名字中各取一字,叫‘丹吉’吧!”半個月后,洛桑丹珍在尼瑪區(qū)征求了牧民的意見,寫出開發(fā)無人區(qū)的報告。不久,洛桑丹珍這份凝聚了幾年辛勤汗水的報告在向縣委匯報后,托人帶回那曲,送到地委書記曹旭手中。

  這次無人區(qū)考察,洛桑丹珍的乘騎是一匹馬和一匹騾子,而那匹騾子在依布鹽湖邊不幸被凍死了。“后來牧民群眾給這里起名為‘洛書記拆西薩’,即‘洛書記騾子死亡之地’?!蹦碌鸦貞浾f。

  那曲地委領導肯定了洛桑丹珍有關開發(fā)無人區(qū)的思路,決定利用無人區(qū)的大片土地資源,讓無人區(qū)造福于人類。

  當時的申扎縣面積約為30萬平方公里,約有2.5萬人,放牧著100多萬頭(只)牛羊,人畜全都集中生活在海拔相對較低、約占全縣三分之一土地面積的南部地區(qū),而全縣三分之二的土地卻在人跡罕至的北部無人區(qū)。

  申扎縣干部沒有汽車坐,在縣南部地區(qū)騎馬“下鄉(xiāng)”轉一圈約需半年時間才能回家,是當時中國占地面積最大的縣了。

  這里的地盤雖然很大,但多數(shù)區(qū)域分布在北部的無人區(qū),人畜生活的地方僅局限在南部的少部分區(qū)域。

  本來生長著低矮稀疏牧草,載畜量就不高的藏北草原,隨著牛羊的增多,人口的逐年增加,畜草矛盾在申扎縣日益突出。

  根據(jù)那曲地委領導的批示精神,申扎縣委在1973年底召開縣、區(qū)、鄉(xiāng)三級干部會,決定開發(fā)無人區(qū),并組建加林工作組。其任務有四:進一步深入無人區(qū)進行以水草為主的考察;選擇搬遷群眾的定居點及劃分草場;做好搬遷干部群眾的政治思想工作及搬遷前的準備工作;做好北遷群眾的糧茶及日用百貨的供應工作。加林工作組仍由洛桑丹珍擔任組長,申扎縣委副書記洛桑占堆和縣武裝部副部長多吉為副組長。

  到過高原的人都說,在那里行走你會覺得天邊是起伏的山脈,腳下是無垠的平川,到處都沒有路又到處都是路。

  無人區(qū)原是野生動物的天下,藏野驢、藏羚羊奔來跑去,到固定的地方喝水吃草,天長日久,堅硬的四蹄在荒原上留下淺淺的印痕,這是從前無人區(qū)的路。

  1974年初,天寒地凍的季節(jié),拓荒者們將沿著這淺淺的動物蹄印去喚醒荒原,給它注上新的血液,留下人類的痕跡。


這是雙湖辦事處前身的申扎縣加林工作組遺址,位于加林山下的俄東溝(唐召明2001年攝)

  在洛桑丹珍率領下,一支由藏漢族干部所組成的加林工作組騎著馬,在牧民群眾幫助下,趕著牦牛馱著糧茶百貨等物資向加林山挺進。

  這是人們在參觀雙湖辦事處前身申扎縣加林工作組遺址,位于加林山下的俄東溝(唐召明2001年攝)

  在加林山安營扎寨后,加林工作組的18名干部,既是工作組,又是民兵排,還是施工隊,被牧民群眾稱為“18勇士”。他們提出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口號,在榮瑪溫泉下修建了長約600米、寬2米、深1米的水渠,從5公里外的加林山頂抬來一塊重約200公斤的扁圓大石做磨盤,修建了一座水磨房。還修建了四個院子供群眾居住,同時修成了五個畜圈。還修了一座無一根木料的兩層碉堡、供銷社門市和糧食倉庫……以便為牧民群眾搬遷做好準備工作。

  為了進一步開展工作,加林工作組還召開了申扎縣六個鄉(xiāng)的干部座談會,為北遷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975年4月,那曲地委正式作出決定,由洛桑丹珍負責,從申扎、班戈、安多三個縣中抽出部分脫產(chǎn)干部、公社(隊)基層干部和積極分子組成三個考察隊,共50多人,分6個考察小組,對無人區(qū)腹地進行一次更全面、更深入、更大規(guī)模的考察,為無人區(qū)開發(fā)打下堅實基礎。安多縣考察隊由吳珠帶隊,班戈縣考察隊由江措帶隊,并研究決定在5月中下旬時,各考察隊分別從各縣出發(fā),8月15日在無人區(qū)色務庫加一起會合。

  為此,洛桑丹珍將親自帶領一個組四個人向西挺進。這是他第三次在無人區(qū)考察,不過這次他將走得更遠,擔子也更重了。

  5月25日,分別由洛桑丹珍、尼彭、巴桑三人帶隊的、申扎縣的三個加林工作組啟程上路,他們以色務崗為中心分頭向東、北、西方向開始進行考察。

  洛桑丹珍所帶領的考察組,一路上看到了眾多湖泊,但它們不是鹽湖,就是堿湖。白天考察到處跑,干渴的滋味難以忍受。他們兩天沒喝上水,感覺喉嚨像是著了火。洛桑丹珍動員大家用酥油抓糌粑,但誰也咽不下去,最好的辦法是把生肉含在嘴里度過難關。有時候,他們明明看到草長得很好,就是找不到淡水。

  后來他們逐漸摸索出一條經(jīng)驗,每天下午5點左右就開始仔細辨別藏野驢走過的路。因為藏野驢是排著隊去水源處飲水的,循著這條路就能找到飲用水源,并在那里安排住處。

  那時,考察工作組所有的食品是糌粑、風干肉、酥油和茶四大樣。有幾次夜里,工作組人員聽到帳篷腳下有動靜,起身一看,原來是狼在偷吃他們攜帶的風干牛羊肉。

  洛桑丹珍所率領的考察工作組一行,騎馬走過美齊崗、康瑪、羊齊普繞拉。在前往藏色崗日途中,他們遠遠看見一座耀眼的透明小山。走近一看,原來整座小山是質地純凈透明的云母礦。

  他們馬不停蹄地向色務庫加會合地點挺進,8月16日到達預定地點。第二天,沒有見到其他考察工作組來會合,他們開始在周圍尋找。第三天,洛桑丹珍看到一二公里外似乎有個人影在晃動,便警惕地躲在一塊巖石后觀察。當洛桑丹珍認出來者是尼彭,便迎上前去,而尼彭都快走到洛桑丹珍眼前了也沒認出他來。因為他的衣服早已破爛不堪,臉被曬得像塊黑炭。直到洛桑丹珍大聲喊著他的名字,尼彭方才醒悟過來,驚訝地叫著,“唉呀呀,你都成了無人區(qū)的野人了!”

  兩天后,洛桑丹珍帶著4個人繼續(xù)考察,其余人員由尼彭帶隊返回加林駐地匯報兩組考察結果。洛桑丹珍考察小組9月6日返回加林駐地后,很快就召開了鄉(xiāng)干部會議,總結所做工作,初步研究了六個鄉(xiāng)各自的定居點及設立辦事處的地點,并安排下一步工作。會議結束,洛桑丹珍和格桑占堆馬上乘車到那曲地委作匯報。到那曲鎮(zhèn)后,洛桑丹珍先收集安多、班戈兩組的考察情況。不久,西藏自治區(qū)黨委通知洛桑丹珍去拉薩匯報。


這是洛桑丹珍在參加雙湖辦事處成立后所舉行的首場拔河比賽(唐召明提供,1976年攝)

  1976年初,西藏正式拉開開發(fā)藏北無人區(qū)大幕,先后設立了雙湖和文部辦事處,并批準任命洛桑丹珍兼任雙湖辦事處黨委書記、主任,任命公覺扎朗、次仁玉珍、李群合為副書記、副主任,任命宗運成、江措為副主任。

  2053名牧民群眾響應黨和政府開發(fā)藏北無人區(qū)的號召,趕著16萬多頭(只)牛羊,首批進入亙古荒原。

  當年4月14日至5月16日,西藏自治區(qū)黨委書記熱地(當時設有第一書記)親自帶隊赴雙湖,就辦事處選址、搬遷牧民群眾生活及今后的發(fā)展?jié)摿Φ确矫孢M行了實地考察。

  此后,一批批藏漢族干部群眾循著先行者足跡,開始在這里建立起他們新的家園,在這里的雪山草原間放牧著他們的牛羊、繁衍著他們的后代,創(chuàng)造著他們的新生活。


這是洛桑丹珍(左)在為雙湖設縣掛牌(唐召明2013年7月26日攝)

  1993年,文部辦事處改為尼瑪縣,雙湖辦事處改為雙湖特別區(qū);2013年,雙湖特別區(qū)改為現(xiàn)在的雙湖縣,雙湖縣也由此成為中國最年輕、世界海拔最高的縣級行政區(qū)。


這是洛桑丹珍在家中與老伴曲吉一起整理1975年的“雙湖地區(qū)勘察草圖”(唐召明2012年10月攝)

  洛桑丹珍,這位開發(fā)藏北無人區(qū)的拓荒英雄后來成為那曲地委書記。再后來,調任西藏自治區(qū)農(nóng)牧林業(yè)委員會主任、西藏自治區(qū)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直至2003年退休。盡管職務和工作環(huán)境變了,但他關心無人區(qū)的心沒有變,他時刻惦記著無人區(qū),牽掛著無人區(qū)的開發(fā)建設事業(yè)。


這是洛桑丹珍(右)與他所率領的藏北無人區(qū)科考人員進行交流(唐召明2001年攝)


這是洛桑丹珍在他的家庭博物館里整理所收藏的動物標本(唐召明1998年攝)

  從1998年至2002年,調到拉薩工作多年的洛桑丹珍組織了“藏北高原無人區(qū)科考團”,先后四次對無人區(qū)進行大規(guī)模的綜合性科學考察。此外,他還舉辦了家庭博物館,宣傳藏北,介紹藏北,以還他永生不忘的藏北之情。(中國西藏網(wǎng) 文、圖/唐召明)

(責編:陳衛(wèi)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