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青藏高原唯一藏雪茶種植區(qū):村村種藏茶 戶戶享收益
“2014年以前,這里的牧民年人均收入只有1500余元(人民幣,下同),自從農業(yè)區(qū)村村開始人工種植藏雪茶后,他們的年人均收入增加到1萬至2萬元,真正走上了致富道路?!鼻嗪J」宀刈遄灾沃莅喱斂h副縣長李富年對中新社記者說。
圖為脫貧戶尕梅在采摘茶葉葉片。中新社記者 孫睿 攝
在素有“果洛小江南”之稱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有著“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的說法,當?shù)孛癖娖饺障矏埏嬘玫牟匮┎枋怯没ㄈ~海棠和變葉海棠的葉子加工而成。在中國,花葉海棠和變葉海棠只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至3500米的地區(qū),而班瑪縣農業(yè)區(qū)就處在這一區(qū)域。
據(jù)《果洛宗史》記載,自唐至宋,班瑪?shù)貐^(qū)文化交融,當?shù)啬撩癯S门Q蛉?、奶制品以及藏雪茶等換取日用品,因而藏雪茶一度走俏,通過“賽西古道”不僅運往四川省的阿壩、壤塘、馬爾康等地區(qū),而且供貨西藏。
圖為村民采摘茶葉葉片。中新社記者 孫睿 攝
李富年介紹,近年來班瑪縣大力發(fā)展藏雪茶產業(yè),累計投入扶貧資金1800萬元,建起了集藏雪茶樹種植、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班瑪縣藏雪茶產業(yè)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形成了“公司+農戶+基地”“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銷模式,不僅拓寬了茶葉銷售渠道,還帶動了當?shù)啬撩衩撠氈赂弧?/p>
據(jù)統(tǒng)計,2014年至今,班瑪縣在保護培育原有2000余畝野生藏茶基地的基礎上,逐步試驗擴大人工種植面積,目前全縣藏雪茶種植面積已達23500余畝。
賽桑是班瑪縣燈塔鄉(xiāng)要什道村的貧困戶,2014年以前,一家兩口的生活全靠他一人采挖中藏藥材維持,日子過得捉襟見肘。
圖為種植戶在藏雪茶種植基地中除雜草。中新社記者 孫睿 攝
“那時候采挖中藏藥材,家里年收入才3000余元,后來村里整合了撂荒地,種植藏雪茶等農作物,并統(tǒng)一由合作社管理經營,年底給我們分紅,現(xiàn)在家里的年收入達2萬余元,終于脫了貧?!辟惿Uf。
“以前我什么都不會,生活只能靠草場補貼來維持,后來通過政府幫扶,來到班瑪縣藏雪茶產業(yè)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學習采摘、晾曬、炒茶等技術,公司給我發(fā)工資,還有年底分紅,我去年順利脫了貧,打心眼里感謝政府啊。”52歲的尕梅對記者說。
2016年以來,班瑪縣探索并建設了“班瑪藏雪茶”生態(tài)產業(yè),將生態(tài)建設植樹造林與生態(tài)產業(yè)緊密結合,通過藏茶種植基地建設大量吸納本地農牧民,促進就業(yè)增收,1414名建檔立卡戶種植藏雪茶收入累計達665萬元,人均收入4700元。
圖為班瑪縣燈塔鄉(xiāng)要什道村藏雪茶種植基地。中新社記者 孫睿 攝
果洛藏族自治州委常委、班瑪縣委書記夏吾杰表示;“藏雪茶作為藏茶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是我們?yōu)閿?shù)不多的特色產業(yè)。發(fā)展藏雪茶,既能把藏茶這個古老的飲茶文化傳承下去,還能帶動群眾脫貧致富。”
如今,班瑪縣藏雪茶產業(yè)已成為一項兼顧生態(tài)保護、經濟發(fā)展、環(huán)境美化的高原特色產業(yè)。
統(tǒng)計顯示,2016年至2019年,班瑪藏雪茶產業(yè)總產值達1718萬元,其中種植藏雪茶產值達665萬元,生產產值達1053萬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青海氣象服務為高原藏雪茶“鋪就”生態(tài)致富路
目前,班瑪縣亞爾堂鄉(xiāng)、賽來塘鎮(zhèn)和燈塔鄉(xiāng)人工種植藏雪茶面積達530公頃,在全縣形成了瑪柯河兩岸長100公里的藏茶生產基地。[詳細] -
青海省果洛州藏雪茶助力貧困牧民脫貧增收
2016年至2019年1414名建檔立卡戶種植藏雪茶收入累計達665萬元,人均收入4700元,2018年至2019年藏雪茶產業(yè)分紅200萬元,503戶建檔立卡戶戶均收入約4000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