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群眾向西藏自治區(qū)山南市乃東區(qū)信訪局反映,山南市某項目點施工方拖欠百余名工人工資700余萬元。接訪后,乃東區(qū)隨即組織相關政府部門和涉訪企業(yè)負責人等開展面對面協(xié)調,召開緊急聯(lián)動會議會商信訪事宜,經協(xié)調各方達成一致意見,信訪群眾對處理結果表示滿意。
查準病癥才能“對癥下藥”,此次信訪案件是乃東區(qū)推動信訪工作法治化的又一成果。近年來,乃東區(qū)持續(xù)改進作風、狠抓落實,構建起群眾利益訴求暢達、矛盾糾紛調處及時、群眾問題妥善解決的信訪工作格局,探索出“防未然”“訪一次”“精準辦”“解難題”“有著落”的“五步診療法”,2023年被評為全國“楓橋式工作法”。
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
“政府能夠認真傾聽群眾訴求,及時有效解決,自然就沒人越級上訪了?!闭勂鸾鼛啄晷旁L工作的變化,上訪群眾付某說。
近年來,乃東區(qū)緊扣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和信訪隱患,把干部下訪、走訪作為暢通信訪渠道、轉變工作作風、密切黨群關系的重要途徑,引導老黨員、老干部、“兩代表一委員”、法律工作者、有群眾工作經驗的干部投身信訪工作,2023年以來共開展18次矛盾糾紛化解、信訪隱患排查,排查出的31件全部化解到位;縣級干部接訪52次,約訪、下訪20余次,真正實現(xiàn)了干部走上門、群眾少跑腿,做到了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
2023年,務工人員杜某等3人到乃東區(qū)信訪局反映,在某景觀棧道建設項目點被施工方拖欠工資6萬元。接此反映后,工作人員按照“初次信訪事項首接首辦”機制,第一時間聯(lián)系業(yè)主單位敦促其盡快協(xié)調處理,用時13天將此件事項實體性解決。其中“初次信訪事項首接首辦”機制指的是,乃東區(qū)推動信訪事項在第一時間、第一地點妥善處理,2023年以來受理群眾來信來訪131件168人次,信訪事項一次性化解率保持在98%以上、群眾滿意度達到100%,最大限度減少了轄區(qū)內的問題積累、矛盾上行。
讓每一個信訪群眾感受到被人尊重
“您反映的問題我們了解清楚了,情況是這樣的……”
在乃東區(qū)澤當街道,信訪工作人員和網格員在走訪排查中了解到個別居民對拆遷有所不滿,于是主動上門,力求將問題解決在前,避免矛盾激化。
近年來,乃東區(qū)聚焦信訪事項辦理法治化建設,依法依規(guī)按政策保障群眾合法權益、解決群眾合理訴求。按照當日受理、當日轉送的工作原則,向信訪人講解受理情況、轉交去向和應當遵守的規(guī)定,當場能辦立即辦理、當場不能辦限時辦結,最大限度減少群眾的時間成本和精力投入。2023年以來,乃東區(qū)召開信訪工作聯(lián)席會議4次,對在辦案件和突出信訪隱患進行責任分解,進一步壓實領導責任、屬地責任和部門責任,推動問題妥善化解。
同時,突出抓好重點信訪事項化解,乃東區(qū)全面推行信訪案件“定包案領導、定責任單位、定化解方案、定化解時限、定化解目標、定工作要求”的“六定化解”制度,針對時間跨度長、地域跨度大、成因復雜難辨的重點信訪事項,既找信訪案件矛盾癥結,又找上訪人積郁心結,注重因人制宜、因案施策,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協(xié)商、疏導等辦法,確保案結事了、息訴罷訪。對少數以鬧求決、以訪謀利人員,講清法理,教育引導,對不聽勸阻肆意觸碰法律底線的依法處置。2023年以來,對該市某房地產開發(fā)項目“雙拖欠”問題信訪事項進行會診,有效化解5件疑難信訪事項和信訪積案。
確保信訪問題“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
乃東區(qū)亞堆鄉(xiāng)群眾米某因戶口問題,導致其兒子無法拿到大學資助,米某將這一情況通過線上渠道向乃東區(qū)信訪局反饋后,問題得到及時解決。
“從反映問題、受理回復、事項交辦再到問題解決,工作進度都能在網上看到?!闭劦奖憬莞咝У木W上信訪渠道,米某稱贊不已。
近年來,乃東區(qū)建立推廣信訪信息系統(tǒng),把網上信訪作為解決信訪問題的主渠道,加快信訪信息化建設應用步伐,切實做到信訪問題“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同時,重視和加強“回訪問效”,對已辦結的信訪事項適時開展“一對一”回訪,確保信訪問題處理結果經得起群眾和歷史檢驗。2023年以來,乃東區(qū)信訪局對已辦結的信訪事項通過電話、實地走訪等多種“回診”方式回訪131次,增強了群眾對政府的信任度與滿意度。
乃東區(qū)信訪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乃東區(qū)信訪局將繼續(xù)堅守為民情懷,堅持底線思維、法治思維,用心用情用力化解信訪突出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