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身著中國傳統(tǒng)服飾的景德鎮(zhèn)瓷樂隊成員們手握瓷甌、瓷二胡、瓷琵琶和瓷笛,奏響令人陶醉的旋律,為埃及觀眾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視聽盛宴。當(dāng)?shù)孛襟w評論稱:“這場音樂會不僅是藝術(shù)演出,更是一場以中國瓷器為主角的文化交流與對話?!?/p>
中國與中東地區(qū)的瓷器往來可以追溯至絲綢之路貿(mào)易繁盛時期。9世紀(jì)后,中國瓷器進入“大外銷”時代。唐代,連通東南亞和西亞的海路開通,中國商人將瓷器運至東南亞,阿拉伯商人前往東南亞或直接來到中國采購,然后將其運抵波斯灣、埃及和敘利亞等地。20世紀(jì)50年代,埃及考古隊曾在首都開羅福斯塔特古遺址發(fā)掘出數(shù)十萬片瓷器碎片,其中許多來自中國,成為中國和埃及歷史上貿(mào)易聯(lián)系緊密和文化交融互鑒的實證。
在伊朗國家博物館,筆者有幸見到館藏的32件中國元青花瓷器,它們器形碩大、花紋清麗、工藝精湛,被博物館視為珍寶。博物館前館長卡格自豪地說,伊朗是全球保存完好的元青花瓷第二大收藏國。目前,伊朗18家博物館藏有中國瓷器800多件,其中包括宋、元、明、清時期的瓷器珍品,大部分經(jīng)由絲綢之路來到伊朗,為當(dāng)時的皇室貴族所藏。
土耳其托普卡帕宮收藏了上萬件中國瓷器,青花瓷就有5000余件,其中不乏精品甚至孤品。
伊茲尼克是土耳其西部的一座古城,距離伊斯坦布爾約100公里,陶瓷是這座城市的名片。在奧斯曼帝國時期,中國瓷器廣受歡迎。由于鐘愛中國青花瓷,奧斯曼帝國皇室要求伊茲尼克的工匠們做出同樣的瓷器,中國對伊茲尼克的影響便從那時開始。
15世紀(jì),伊茲尼克工匠模仿中國青花瓷,制作出大量白底藍花的陶瓷。當(dāng)時,藍色調(diào)的伊茲尼克陶瓷燒制最多,綠色也較為常見,花紋則以樹葉、蔓藤和中式云紋為主。雖然有燒制陶器的經(jīng)驗,但當(dāng)?shù)亟橙穗y以掌握中國技術(shù),無法達到燒制瓷器所需溫度,便將玻璃料、石英加入黏土,這種混合物的燒制溫度低于瓷器的燒制溫度,雖無法制成瓷器,仍能做出和中國瓷器相似的陶器。16世紀(jì)時,伊茲尼克陶瓷融入更多色彩,例如紫色、紅色和黑色等,圖案也更為多樣,郁金香、玫瑰、柏樹等形象被廣泛運用。
時至今日,陶瓷依舊是伊茲尼克的象征。市中心的鐘樓便以瓷磚裝飾,上面繪有揚帆航行于廣闊海面的輪船。這座城市記錄下中國瓷器對伊茲尼克的深遠影響,也見證了中國和土耳其源遠流長的友誼故事。
回望歷史,沿絲綢之路,中國瓷器逐漸進入中東地區(qū),以精湛工藝和東方美感成為王室貴族的珍貴收藏,并逐漸融入當(dāng)?shù)孛癖姷娜粘I?,印證著中國與中東地區(qū)文化交融的悠久歷史。在這重意義上,中國瓷器堪稱歷史的見證者。那些于歷史遺址中出土的中國瓷器碎片,曾經(jīng)是古代中東地區(qū)與中國之間源源不斷貿(mào)易往來和文化交融的一部分,在今天,成為歷史研究的寶貴物證。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