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老區(qū)新變化
陜西延安
護好用好革命文物
本報記者 原韜雄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延安文藝紀念館展廳里,《黃河大合唱》的聲光電展示讓游客為之動容,情不自禁地跟唱起來。2020年建成開放的延安文藝紀念館,位于陜西省延安市橋兒溝。館內,一件件革命文物通過多媒體、互動體驗等形式重煥光彩,每年吸引30多萬名游客到此參觀游覽。
在紀念館一角,一把做工精美、漆面閃亮的小提琴格外引人矚目。這是唯一一件延安魯迅藝術學院自制且留存至今的樂器。1940年冬,大提琴家張貞黻來到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任教。由于小提琴等西洋樂器在延安十分稀缺,他提出了自制樂器的建議。1944年,西北戰(zhàn)地服務團團員王卓到魯藝音樂系學習小提琴,老師就是張貞黻。羊腸、電話線、馬尾等材料,經過張貞黻細細打磨,終于做成一把精美的小提琴。帶著這把琴,王卓從延安走向戰(zhàn)場,為戰(zhàn)士們助威鼓勁。
得知小提琴下落后,延安文藝紀念館館長劉妮多次與王卓老人通信,交流自己對革命文物的情懷和布展設想。2012年,時年84歲的王卓來到延安,將小提琴交給劉妮?!跋M銈兡馨阉墓适轮v給更多人聽。”王卓說。
“我們不僅要精心保護革命文物,更要挖掘文物背后的內涵。”延安革命紀念地管理局黨委書記薛耀軍介紹,近年來延安市啟動69處革命舊址集中連片保護維修項目,建立文物活化利用體驗式教學基地,不斷提升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水平。
甘肅慶陽
節(jié)能減排綠色發(fā)展
本報記者 付 文
4月13日,步入中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廠西峰采油三區(qū)西13井場,記者倍感“意外”:原本以為油污遍地的石油開采現(xiàn)場,卻是綠意盎然。
“這兩臺抽油機,原是靠燃油驅動工作;去年6月,全部更換為太陽能供電設備驅動,不僅沒有噪聲,而且能耗降低30%?!辈捎腿齾^(qū)經理吳國才說,僅這一個作業(yè)區(qū),每年就節(jié)約用電近2.6萬千瓦時、減少碳排放25.4噸。
近年來,甘肅省慶陽市持續(xù)推動各行業(yè)清潔化、循環(huán)化、低碳化改造?!拔覀冊谌ツ杲ǔ杉敼芫€,做到了井口不流液、污油不落地、污油污水全部回收?!钡诙捎蛷S黨委副書記范璽權介紹。
在中石油慶陽石化分公司,質量安全環(huán)保處副處長袁才道緊盯電腦屏幕,仔細查看“煉化企業(yè)環(huán)境在線監(jiān)控系統(tǒng)”上的各項數(shù)據(jù)?!跋嚓P排放數(shù)據(jù)達限制值的70%,系統(tǒng)就會報警。工人將在第一時間趕到現(xiàn)場尋找原因、排查隱患?!彼f。
“‘十三五’時期,慶陽市能耗強度累計下降4.84%,完成能耗雙控目標?!睉c陽市發(fā)改委副主任趙延軍說,“我們以年均3.26%的能源消費增速和0.96%的水耗增速,支撐了4.3%的年均經濟增速,初步形成了綠色低碳循環(huán)的產業(yè)體系?!?/p>
寧夏鹽池
鹽堿地養(yǎng)起螺旋藻
本報記者 秦瑞杰
“啥!鹽池里還能養(yǎng)螺旋藻?”聽說沙漠里建起了螺旋藻加工廠,在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吳忠市鹽池縣打鹽近30年的張孝想去一探究竟。
穿過幾片鹽堿地,翻過幾座黃土梁,來到毛烏素沙漠的南緣,鹽池縣怡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就建在這荒灘地上。“鹽堿地非常適合螺旋藻的生長。”公司生產廠長黃秀群介紹,公司落戶鹽池,看上的就是這里豐富的鹽堿資源。黃秀群說:“螺旋藻生長周期只要4天。1500畝的大棚產區(qū),一年就能生產螺旋藻片700噸,年產值7000多萬元?!?/p>
隨著生態(tài)保護政策的推行,2005年以后池鹽停產,可全縣4.7萬畝的鹽堿水資源不能浪費。近年來,鹽池縣引進東部的漁業(yè)養(yǎng)殖、藻類加工企業(yè),建起萬畝鹽堿生物科技產業(yè)園。
智能化的螺旋藻養(yǎng)殖大棚里,攪拌機不停轉動。望著池里慢慢浮起的螺旋藻,張孝有些心動:“我能不能也干這一行?” “怎么不能?”同行的鹽池縣農業(yè)農村局負責人胡建軍說,“縣里去年下了文件,支持通過‘企業(y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參與螺旋藻規(guī)?;B(yǎng)殖,每棚每戶都有補助。”
走出大棚,張孝感慨:“要不是親眼所見,誰能想到沙漠里還能養(yǎng)螺旋藻,老鹽池煥發(fā)了新活力?!?/p>
《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29日 第 06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