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冰雪盛典插上科技翅膀
作者:季 芳
在河北淶源縣國家雪上項目訓練基地,當一名北歐兩項運動員身著微型可穿戴設備完成一次跳臺上的“飛躍”,助滑速度、起跳角度、身體姿態(tài)等數據便出現在訓練現場的電腦屏幕上。這一科學訓練輔助平臺通過數據采集,將運動員的訓練表現以可視化、數據化的形式呈現出來,為科學精準地安排下一步訓練提供了重要參考。
科技力量的介入,改變了冰雪運動的訓練方式。在國家冰雪運動訓練科研基地,風洞訓練讓競速項目運動員不斷尋找阻力最小、最節(jié)省時間的訓練姿態(tài);在吉林北山,由原有的人防工程改造成的“雪洞”已投入使用,成為越野滑雪隊反季節(jié)滑雪訓練場,延長了上雪時間。在緊張的冬奧會備戰(zhàn)中,科技手段幾乎覆蓋了專項訓練、強化體能、訓練監(jiān)測、醫(yī)療康復等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從平昌冬奧會周期有不少冬奧會小項尚未開展,到如今實現北京冬奧會全項目建隊、訓練,創(chuàng)新應用協助運動員實現“以科技換時間”的高效訓練,中國冰雪運動正在畫出一條跨越式發(fā)展的曲線。
不只在運動訓練領域,科技創(chuàng)新在冬奧會競賽場館建設過程中也立下了汗馬功勞。借助科技的翅膀,國內首條雪車雪橇賽道在項目選址、賽道特征、模塊構造等方面完成了國內首次嘗試;解決各環(huán)節(jié)技術難題,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國家跳臺滑雪中心等多個競賽場館從無到有;“水立方”作為世界首個實現泳池轉換的冰壺場地,可以實現分區(qū)域的溫度、濕度控制和冰面的機器設備控制,同時完成多場景的快速切換。從設計論證到建設運營,科技創(chuàng)新為進入沖刺階段的冬奧會籌辦增添助力。
可以說,沒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就沒有遍及全球的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一項項新技術,助力場館、設備等硬件水準提升,讓奧運比賽更安全、更精確、更好傳播;推動訓練方法、制度等軟件方面不斷更新,助力運動員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尤其對于冰雪項目來說,運動范圍大、速度快、裝備復雜、多室外比賽等特點對科技創(chuàng)新提出更高要求。為此,中國著力打造“科技冬奧”,在學習冰雪強國先進技術的同時,堅持自主創(chuàng)新,在科學辦賽、智慧觀賽、安全保障、綠色智慧綜合示范等方面不斷實現突破。
賽場上的科技力量,還有望產生“溢出效應”,為冰雪產業(yè)、白色經濟注入動力。籌辦過程中,科技創(chuàng)新在基礎設施建設、綠色產業(yè)、智慧城市等方面的成果,將成為冬奧會留給舉辦地的寶貴財富,繼續(xù)與城市發(fā)展、產業(yè)振興及百姓生活擦出新的“火花”。更重要的是,無論是賽場使用的智能冰雪裝備走向普通消費者,還是智能場館建設經驗,都能幫助各地冰雪運動場所優(yōu)化管理與功能,在冬奧會中積累的技術成果將持續(xù)提高我國冰雪產業(yè)的整體效能,實現冰雪經濟從高速發(fā)展向高質量發(fā)展的轉變。
“相約北京”系列冬奧測試活動已圓滿結束,賽場設施、場館運行、賽事組織等方面屢獲好評。隨著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腳步越來越近,我們相信,一場閃耀科技創(chuàng)新魅力的盛會,必將贏得全球觀眾的矚目。(季 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