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本上的西藏故事】觸摸一座高原村莊的教育律動
周日下午,西藏自治區(qū)那曲市索縣西昌鄉(xiāng)的校門口又熱鬧了起來。校長和值班教師們早早站在門外等待返校的孩子們。
一陣陣摩托車的喇叭聲由遠及近,身著藍色校服的學生們在家長的護送下,背著書包、拎著行李箱雀躍著奔向校門。
圖為周日下午西昌鄉(xiāng)小學門前返校的學生們 攝影:王茜
帕爾肖村村民丁增洛西幫女兒們將行李從摩托車后座取下,帶著三個孩子走向校門。自己拎著行李的是姐姐,她用非常流利的普通話跟記者打了招呼,丁增洛西幫最小的孩子扛起一包衣物,跟著她們走向宿舍。
當我們問,“這么小的孩子,在學校住宿您放心嗎?”丁增洛西爽朗地笑著,用藏語回答我們,姐姐就是小“翻譯”。他說:“非常放心!五個孩子三個在住校,而且一分錢不用交,全都由國家承擔。孩子喜歡到學校里來。我們平時也可以通過班主任了解孩子的情況,學校的老師也非常好?!薄?/p>
圖為家長送孩子返校 攝影:王茜
不禁聯(lián)想到,我們剛到帕爾肖村的時候,就聽村主任羅布平措說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因為無法上學,孩子在家快憋瘋了,天天著急什么時候能開學”。
如今深山峽谷內的小小村落,孩子們都盼望著上學,父母們對待教育的態(tài)度積極,對待學校更是一百個放心。
圖為羅加書記家女兒的獎狀墻 攝影:王茜
談到孩子的學習成績,村支書羅加一臉自豪。他指著墻上貼滿的獎狀驕傲地說:“這是我女兒巴桑卓瑪的獎狀。學習的事情我們都鼓勵她,考得成績好、獲得獎狀,我就給獎勵。今年考高中的分數760多分,聽說可以上內地西藏班了!”他笑著說,“我的孩子熱色,今年考上了西藏藏醫(yī)藥大學,7月22日已經到學校去報到啦?!?/p>
坐在羅加書記一旁八十多歲的老父親同樣希望孫輩們好好學習文化知識,“要填飽自己的肚子,還要為國家做貢獻?!币苍S,這就是父母對于子女們未來發(fā)展最樸實最好的期望。
圖為幫助父母為我們倒茶的德吉拉姆姐弟倆 攝影:王茜
在另一戶村民家里,我們見到了德吉拉姆姐弟倆。姐弟倆非常有禮貌又主動熱情地為我們準備酥油茶、讓座、指路,顯然是父母的“得力小助手”。他們做起事來一板一眼、舉止落落大方,給我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16歲的德吉拉姆今年剛初中畢業(yè),她的弟弟在西昌鄉(xiāng)小學讀五年級,當問起他們的理想,姐姐說“想當醫(yī)生,因為可以治病救人”,弟弟說“當警察,因為能抓壞人,很威風”。也許之前沒怎么談及關于理想的話題,他們的父母有些驚訝于孩子們對未來職業(yè)的期盼,但又欣慰著感慨孩子已經自己考慮未來的事情了。
他們的父親是一名護林員,當聽到我們問孩子完成義務教育后,“是否會讓孩子繼續(xù)讀書?”他不假思索地連說幾個“re”(藏語“是”),還一直點頭,很是肯定地回應我們。雖然媽媽對于未來孩子的職業(yè)沒有考慮太多,但是在鄉(xiāng)小學做后勤工作19年的經歷讓她更加認識到教育的重要,她不僅希望孩子能繼續(xù)接受更好的教育,并且堅定地表示,“讀書有用。只要孩子想學習,都要支持他們讀書?!?/p>
圖為西昌鄉(xiāng)小學學生在學習傳統(tǒng)樂器扎木念 攝影:王茜
我們行走在西藏的深山里,在基層鄉(xiāng)鎮(zhèn)小學里,看到了教育設施大步邁向現代化——整潔的教學樓、干凈的學生宿舍、平坦的塑膠操場、食堂里豐富的伙食、學生朗朗的讀書聲、教師對孩子們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們用筆和鏡頭記錄下的,不只是校園里的人和環(huán)境,更是西藏的教育發(fā)展給人民群眾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是人民群眾的教育觀念越來越與時俱進,是知識和現代文明正在抵達祖國的每一寸土地,一寸都不少?。ㄖ袊鞑鼐W記者/王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微電影《高原上的無聲舞者》在拉薩開機
記者了解到,該片以西部計劃、民族團結、師生情、西藏民族舞蹈為核心元素,以2016屆西部計劃西藏專項志愿者孟得寧在拉薩市特殊教育學校的志愿服務經歷為故事原型。[詳細] -
拉薩市曲水縣才納鄉(xiāng)全力打造產、學、研一體化凈土健康產業(yè)園區(qū)
拉薩市曲水縣才納鄉(xiāng)國家現代農業(yè)示范區(qū),是產、學、研一體化的凈土健康產業(yè)園區(qū)。近年來,園區(qū)管委會堅持以打造全區(qū)黨支部引領產業(yè)發(fā)展、帶動群眾增收的示范點為目標。[詳細] -
白山松水與雪域高原的萬里情緣
吉林省對口援助的日喀則市及其所屬的吉隆縣、定結縣和薩嘎縣,海拔從3800多米到5000多米不等。已經在這里工作了一年的吉林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隊的隊員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