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車自備除顫儀 “行走的救命神器”打開新思路
“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愿馬路上能再多些“行走的救命神器”
1月2日,河北邯鄲,網友發(fā)現路過的一輛凱迪拉克小車上有AED搶救標志,標志旁寫明車內配有AED,可遠程開車門,并附上電話號碼。目擊者見狀頓時對車主肅然起敬,“這就是一位行走的救護員呀”。
私家車自帶“急救神器”且廣而告之,這份公益心確實難能可貴。AED全稱為“自動體外除顫儀(或除顫器)”,是一種便攜式醫(yī)療設備,可以通過電擊除顫,挽救心臟驟停患者的生命。隨著心源性猝死病例日益常見,移動AED這種“救命神器”更顯要緊。事實上,國內一線城市急救車到達現場平均時間約13分鐘。一旦遇到緊急情況,如果“移動急救站”能在專業(yè)救護人員到來之前進行第一現場救助,或會為心源性猝死病人爭取到救命的“黃金4分鐘”。
私家車配備AED,雖不是“標配”狀態(tài),但無疑為“移動AED急救站”打開了新思路。時下,AED“救命神器”面臨的問題有兩個:一是數量不夠多,二是效率不夠高。據媒體報道,在上海,2017年每10萬人配備數量為4.5臺;在深圳,2019年每10萬人配備數量為17.5臺。全國大部分城市尚處于起步階段,呈“一機難求”狀態(tài)。在固定點位AED數量不足的情況下,流動AED的使用效率可能更為要緊。據測算,移動AED搶救覆蓋效率是固定AED的6倍左右,大大提高了AED救治范圍。
毫無疑問,將民間AED納入應急系統和“城市大腦”,是愛心創(chuàng)意上更務實的民生之舉。具體而言,一方面,可以鼓勵更多有條件的私家車配備AED設備,將寶貴的救濟資源自愿納入城市公共服務系統。另一方面,利用公共資源打造更多“移動AED急救站”。比如去年9月,在第23個世界急救日前夕,江蘇常州交警等部門就聯合愛心企業(yè),在貨車上配置AED“救命神器”,并對貨車司機開展專業(yè)急救培訓,打造同城“貨運+急救”的新模式。
從更廣意義上說,AED與社會車輛、無人機等“聯姻”,利用其高流動性,打通急救的神經末梢,既能在特定群體中普及應急救護技能培訓,亦能提高應急救護的覆蓋面、提升城市的社會互救水平。“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愿馬路上能再多些“行走的救命神器”,讓更多“移動急救站”真正守護我們的生命安全。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鄧海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